
2025年以来,港股医药板块在经历此前多年的深度调整后,走出了一轮亮眼的估值修复行情。伴随一系列创新药支持政策持续出台,以及美联储降息周期带来的流动性改善,市场对生物科技公司的风险偏好逐步修复。
而当下随着中国资产牛市行情的持续演绎,市场资金也正积极寻找具备核心技术壁垒、商业化路径清晰且具长期价值潜力的差异化标的。近日,专注于吸入制剂这一高技术壁垒赛道的长风药业成功登陆港交所,不妨就此来看看公司的机会所在。
1、锚定吸入制剂高壁垒赛道,财务表现彰显竞争力
长风药业是一家专注于治疗呼吸系统疾病的生物医药公司,业务聚焦吸入技术及吸入药物的研发、生产及商业化。
吸入制剂作为一种特殊的药物剂型,主要用于治疗呼吸系统疾病,如治疗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和过敏性鼻炎等。其由于技术壁垒高、供应链复杂,长期被葛兰素史克、阿斯利康等国际巨头垄断,国产化率相对较低。
从2024年全球前十大最畅销吸入制剂药物来看,可以发现其呈现两个明显的特征。其一,市场集中度高,前十大药物占据了较大的市场份额,且厂家均为海外医药巨头,这也意味着国产化空间巨大。其二,尽管市场由少数主导,但畅销产品覆盖了多种不同的治疗领域,这显示了吸入制剂在呼吸系统疾病治疗中的广泛应用和需求,市场前景广阔。
从行业规模空间来看,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报告,呼吸系统疾病的全球吸入制剂市场2024年达到1956亿元人民币,预计到2033年将增长到3372亿元人民币,2024-2033年的年复合增长率为6.2%。而中国市场则将由232亿元人民币增至351亿元人民币。
聚焦到此次上市的长风药业,其作为拥有深厚技术沉淀、规模化生产能力、并取得优异商业化成果的国内领先吸入制剂企业,公司展现出了强大的竞争优势,有望长期受益于行业国产替代的新机遇。
高速的业绩增长态势已充分彰显出其竞争力。
财务数据显示,2022-2024年长风药业的收入从3.49亿元人民币增长至6.08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31.9%。2025年前3月实现收入达到1.36亿。毛利则从2022年的2.68亿元增长至2024年的4.91亿元,2025年前3月实现毛利1.08亿元。
公司毛利率维持高位。2022-2024年公司毛利率分别为76.6%、82.2%及80.9%,2025年前3月毛利率为79.4%。考虑到行业竞争压力,不难发现,公司保持着较强定价与成本控制能力,也进一步凸显了其工艺壁垒与规模效应。
而盈利能力方面,公司经调整净利由2023年的4841万元增至2024年5187万元,展现出其不俗的商业化效率。
2、技术平台+研发投入,构筑成长飞轮
从产品层面来看,长风药业的主要产品包括治疗支气管哮喘的吸入用布地奈德混悬液(CF017)、吸入用硫酸沙丁胺醇溶液(CF036)和氮?斯汀氟替卡松鼻喷雾剂(CF018)。
其中,CF017是公司的核心产品,自2021年5月获批上市后,迅速纳入中国集中采购(VBP)计划,覆盖中国超过1万家医疗机构,成为国内吸入制剂领域的领先产品。2024年,CF017的销售额达到6.1亿元人民币,毛利率高达85.5%,显示出其强大的市场竞争力。
而依托单品爆款产品取得的巨大成功,长风药业建立了强大的技术平台,并通过持续的研发投入和国际化战略,形成了一个多元化、矩阵式的产品线。而这种从核心产品到技术平台再到多产品线的转变,也让公司打造了一个良性的成长飞轮,为公司的持续成长和市场扩张提供了动力。
一方面,爆款产品的成功不仅为公司带来了显著的营收和利润,而且在市场上建立了强大的品牌影响力,同时也帮助公司建立了广泛的分销网络和稳固的合作关系,而这些渠道资源对于未来其各类新产品的快速上市和市场渗透至关重要。
另一方面,公司积累了丰富的研发和生产经验,构建了一个全面覆盖吸入制剂研发和生产的技术平台。这一技术平台包括粒子工程、装置设计、产品性能评估、临床开发与工艺工程等关键环节,为公司开发新产品提供了坚实的技术基础和生产能力。
此外,公司持续将盈利再投入研发,2022-2024年其研发费用率均保持在20%以上,高研发费用比率也凸显了公司对技术创新和产品线扩展的重视。
可以看到,公司利用其技术平台,业已构建了一个丰富的产品线,覆盖了哮喘、COPD、过敏性鼻炎等多个治疗领域。这些产品线中有多款产品处于临床后期或注册阶段。对此招股书提及,其预计在未来五年内(2026年至2030年)将有至少五项新产品获得批准及进行商业化发布。
不难预期,随着后续这一系列新产品的陆续上市,公司不仅能够进一步拓展市场,满足不同患者群体的需求。同时,新产品的推出也将有助于公司分散风险,进一步增强整体的市场竞争力。
除此之外,还可以看到,公司不仅在国内市场取得突破,还积极推进国际化战略,相关产品已在美国、沙特阿拉伯等地获批上市,并积极推进在东南亚、南美、中东等新兴市场开展注册与商业化合作。国际化的推进有助于公司进一步扩大市场份额,提高全球知名度,为公司长期业绩增长带来助力。
3、结语
最后回归到市场估值层面,尽管长风药业看似拥有较高的动态市盈率,但这主要源于其仍处于盈利基数较小的阶段,公司2024年营收约为6亿,净利润仅在2000多万元,对于一家市值上百亿的公司而言,这个盈利基数非常小。而这也更像是公司从盈亏平衡点迈向规模盈利过程中的特定现象,而非其长期盈利能力的真实反映。
若从市销率层面来看,相较于成熟药企市场愿意给予长风药业估值溢价,其主要基于三大核心支撑:
其一,稀缺性。作为国内领先的吸入制剂企业,公司在这一黄金赛道,不仅拥有深厚的技术积累,还具备规模化生产的能力和优异的商业化成果,这使得公司在行业中可谓凤毛麟角。同时此番上市,长风药业也将是港股市场稀缺的纯正吸入制剂平台型企业,具备技术、产能、品牌等多重壁垒。
其二,成长性。公司核心产品持续放量,销售额稳步增长,为公司提供了稳定的收入来源。同时,长风药业在研管线丰富,拥有超过20项的研发管线,且有多款产品已经进入临床后期或注册阶段,有望为公司带来新的增长点,支撑其保持高速的业绩增长。
其三,确定性。长风药业已经建立了一个稳定的商业模式,能够自我产生正向现金流,支持公司的研发和市场扩张活动。此次上市,公司的资本实力和市场影响力也将进一步增强,有助于获得更多的资源来支持其研发、市场扩张和国际化战略,从而提高公司的长期竞争力和市场地位。
总的来看,从长风药业上市首日取得的不俗表现,显示了市场对其长期潜力的信心,因此在评估这类公司时,将其行业地位、管线价值和成长速度纳入综合考量,往往也会比单一估值指标得出更全面的结论。
(:贺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