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源:@经济观察报微博
记者 陈姗
博时基金正式迎来新一轮掌舵人交替。
10月15日晚间,博时基金发布高级管理人员变更公告,张东出任公司董事长暨法定代表人,并自即日起代为履行总经理职务,期限不超过6个月。与此同时,原董事长江向阳因工作变动原因辞任。
随着这一纸公告落地,这家成立27年的老牌公募正式告别“江向阳时代”,未来的发展航向交到张东的手中。业内正密切关注,这位来自招商系的财富管理老将将如何带领博时基金开启新一轮战略布局。
十年掌舵落幕
江向阳早期曾在中国证监会的多个部门担任要职,其于2015年7月开始担任博时基金总经理,2020年4月就任该公司董事长,执掌博时基金超过十年。
记者从业内了解到,江向阳已赴招商局集团旗下全资子公司招商局融资租赁有限公司开展工作,担任党委书记。
博时基金成立于1998年7月,是中国内地首批成立的五家基金管理公司之一。目前,其共有六家股东,分别为招商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中国长城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上海汇华实业有限公司、天津港(集团)有限公司、上海盛业股权投资基金有限公司、浙江省国际贸易集团有限公司,出资比例依次为49%、25%、12%、6%、6%、2%。
在江向阳执掌博时基金的十年间,恰逢中国公募基金行业规模迅速扩张时期。
Wind数据显示,2015年一季度末,全市场公募基金产品数量为2360只,总规模为7.06万亿元;至2025年二季度末,产品数量已增至1.29万只,总规模突破33万亿元。同期,博时基金的公募资产管理规模也从2015年二季度末的1324.44亿元(行业排名第16位)跃升至2025年二季度末的11320.1亿元,行业排名提升至第8位。
不过,从产品类型上来看,当前博时基金的发展呈现“债强股弱”的特征,货币基金及债基规模占比较大。截至2025年二季度末,其货币型基金规模达4788.09亿元,债券型基金规模为4201.67亿元,占非货币型基金规模的比例达六成以上;而股票型和混合型基金规模合计仅1322.13亿元,较2021年底高峰时下降幅度达30%。
从财务数据来看,据招商证券相关财报显示,博时基金2025年上半年实现归母净利润为7.63亿元,同比微增0.93%;上半年营业收入为23.56亿元,同比增长6.37%。2022年至2024年,受公募行业降费潮及市场大环境影响,博时基金营收出现波动,归母净利润依次为17.24亿元、15.24亿元和15.15亿元。
如何落子公募新棋局
拥有超过三十年金融与财富管理经验的张东,在跨界出任博时基金董事长后,其未来的战略布局引行业关注。
从履历来看,张东1989年至1994年在中国银行工作。1994年至2024年在招商银行工作,历任支行行长、总行营业部副总经理、总行零售银行部副总经理、招商永隆银行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总行财富管理部总经理、总行信用卡中心总经理、总行零售金融总部总裁、杭州分行行长、总行财务会计部兼采购管理部总经理。2024年5月至今在博时基金工作,历任党委副书记、总经理兼党委副书记、党委书记兼总经理。
博时基金表示,张东深耕金融行业超36年,在招商系工作长达31年,在财富管理领域的积淀尤为深厚,全程参与和推动了招行财富管理体系的构建发展并形成了领先优势。
记者注意到,10月16日,刚刚履新的张东首次以董事长身份公开亮相,出席博时基金2025年第四季度投资联席会议并发表致辞。
他在致辞中明确博时基金的四个定位:一是做客户价值的创造者,二是做投资价值的发现者,三是做“高质量发展”的引领者,四是做“金融强国”建设者。
其中他谈到,要围绕“基准、考核和一体化”,全面提升博时在各类资产上的定价能力和配置能力,通过平台化的赋能和提升,为客户提供多资产配置解决方案,创造投资价值。
此外,他还表示,在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方面,进一步打造旗舰产品满足客户需求;在普惠金融和养老金融方面,通过服务创新、技术创新扩大客户规模,全力做强养老金投资业绩,大力发展养老投资指数化工具;在数字金融方面,全面加强AI在投研和服务上的运用。
张东执掌博时基金,对于这家老牌公募而言,无疑是一个标志性的转折点。有业内观点认为,张东深厚的财富管理背景与招商体系内的资源网络,有望进一步增强银基协同,加速公司在多元业务领域的战略落地。然而,其能否在巩固固收传统优势的基础上,有效提升权益投资能力,扭转“债强股弱”的标签,还有待市场进一步观察。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