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能系”阴影沉浮近十年,新疆前海联合基金股权变更完成,上海证券入主,高管贺国灵出任总经理兼董事长

“宝能系”阴影沉浮近十年,新疆前海联合基金股权变更完成,上海证券入主,高管贺国灵出任总经理兼董事长

  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师研报,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

  “宝能系”阴影沉浮近十年,新疆前海联合基金股权变更完成,上海证券入主,美女高管贺国灵出任总经理兼董事长

  来源:潮峰投研

  在“宝能系”阴影之下沉浮近十年的新疆前海联合基金,终于迎来命运拐点。

  随着上海证券正式受让其100%股权、百联集团成为实际控制人,这家曾几度陷入股东动荡、管理层长期“代任”的中小基金公司,摇身一变成为“券商系”新成员。

  但在行业竞争加剧、产品结构单一、投研乏力的现实面前,新东家能否让其走出泥潭,仍充满不确定性。

  上海证券接盘,“宝能遗产”正式易主

  10月15日,新疆前海联合基金公告称,经证监会核准,上海证券有限责任公司受让其全部股权,成为全资控股股东,百联集团则成为实际控制人。

  至此,这家成立于2015年的基金公司,正式脱离“宝能系”背景,归入国企“券商系”阵营。

  从历史来看,前海联合基金的命运可谓多舛。

  公司成立之初由深圳钜盛华(宝能系核心公司)持股30%,随后因股东资金链危机,其股权多次被司法拍卖。今年2月,上海证券以3766万元拍下钜盛华所持股份,最终在9月获得证监会核准,完成控股权更替。

  从表面看,这是一场“顺理成章”的收购,但背后实则隐藏着各方的取舍:对于上海证券而言,拿下公募牌照意味着在资管转型时代抢占新赛道;

  而对于前海联合基金,这或许是其生存下去的唯一出口。问题是,收购能否带来真正的“换血”,还是仅仅换个控股方继续“苟活”,值得观察。

  贺国灵接任,三年“代管”时代终结

  伴随股权变更,新疆前海联合基金高层也迎来大洗牌。公告显示,贺国灵出任总经理,并暂代董事长职务。

  这位拥有超过20年金融从业经验的老将,曾在国海富兰克林、华泰保兴等基金公司任职,最近则在股东方上海证券担任资产管理总部总经理。相比此前三年多的“代任状态”,贺国灵的到来被视为公司治理恢复正常的信号。

  事实上,自2022年5月起,原总经理吴昱村因个人原因离岗,由邹文庆临时“顶班”长达三年。对于一家基金公司而言,核心高管长期空缺意味着决策滞缓、业务停滞。如今,公司管理层重新到位,外界期待其能在投资、风控、渠道等方面实现重启。

  但问题在于,贺国灵能否真正改变公司积弱的局面?从数据看,截至今年6月底,前海联合基金的公募规模不足90亿元,其中超八成来自一只债券基金——前海联合淳丰87个月定开债,其规模高达80.23亿元。而该产品的主要持有人仅有两家机构,份额合计约50亿份。换言之,公司整体公募盘几乎由一只机构定制型产品“吊命”。一旦机构撤资,规模或将瞬间腰斩。

  “券商系”加持能否激活沉睡的公募牌照?

  作为一家成立近十年的基金公司,前海联合基金的成长轨迹几乎停滞。自2021年起,公司再未发行新基金,产品线老化、投研团队流失严重。此次上海证券入主,被视为其“二次创业”的起点。

  券商背景的加持,理论上能带来资金、渠道、客户等资源优势,但能否转化为实质业绩仍是疑问。毕竟,在公募竞争白热化的当下,市场对“券商系基金”的期待并不高——不少券商公募近年同样陷入业绩平庸、人才稀缺的困境。

  业内人士指出,前海联合基金未来能否走出低谷,关键不在“姓券”还是“姓宝能”,而在于其是否真能补齐投研短板、优化产品结构、重建品牌信任。

  “如果新团队只是换了办公室,却延续旧的惰性,那么所谓‘重生’只是一场幻觉。”一位业内公募人士这样评价。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