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震荡之际,这个赛道持续逆市吸金,原因何在?

A股震荡之际,这个赛道持续逆市吸金,原因何在?

  当大盘持续徘徊不前,大量资金正悄然涌入一个看似传统的赛道——农牧渔。交易所数据显示,9月底以来,相关ETF已强势吸金超半月。市场一片迷茫之际,为何资金独独偏爱这里?答案,或许就藏在估值及盈利预期之中。

  【危中有机:亏损倒逼行业洗牌,猪周期拐点或将至?】

  近期,猪肉价格持续下行,生猪养殖进入全面亏损,且亏损幅度在增加,猪价短期难有显著反弹。从表面来看,生猪养殖业正经历“至暗时刻”,但这也许恰恰是行业巨变的前奏。该背景下,企业和养殖户加快或将加快产能去化步伐。

  与此同时,近期高层频频提及供给侧反内卷。今年5-9月,国家召开数次生猪会议,调控政策持续加码,头部猪企需在年底前减产100万头。2025年7月开始,生猪养殖行业步入去产能阶段,农业农村部7-8月能繁母猪存栏量累计下降5万头。

  有分析指出,高层定调“供给侧反内卷”,并通过具体减产指标强力推行,彰显了推动行业健康发展的决心。两者合力,有望使本轮产能去化的速度和力度超乎以往。

  从猪周期的角度来看,2006年至今,国内大约经历了四轮猪周期,猪价处于近四年以来的底部位置,下行空间也许较小。

  而随着市场出清和反内卷政策发力,长期来看,猪价有望企稳回升。有机构指出,长期来看,猪价重心下移,养殖亏损程度加深,叠加产能调控政策推进,行业产能去化预期增强,有望推动长期猪价中枢上移。

  而根据历史经验,从长期大方向上来看,生猪养殖企业的股价和猪肉价格有着较强的相关性。猪价中枢的上移有望为生猪养殖企业贡献大量利润。农牧渔板块有望迎来新一轮爆发。

  【掘金“估值洼地”:市场少有的“黄金坑”?】

  经历前期的上涨,A股多数板块估值已处于相对高位,当大部分股票已经不再便宜,投资者该去哪里寻找机会?农牧渔板块就像一个被遗忘的“黄金坑”。数据显示,截至昨日(10月21日)收盘,农牧渔ETF(159275)标的指数中证全指农牧渔指数市净率为2.57倍,位于近10年来29.3%分位点的位置。

  其估值水平低于历史中枢,这意味着你几乎可以用“打折价”买入一个具备长期前景的行业。一旦行业景气度回升(盈利改善),市场会同时给予它更高的估值,板块有望迎来“戴维斯双击”。

  【布局下一个周期,现在就是黄金时刻?】

  多家机构对农牧渔板块后续盈利及投资价值表示看好:

  平安证券指出,农林牧渔行业在保障粮食安全、促进经济发展、维护生态平衡和提升社会福祉等方面都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传统养殖行业正处于供给侧改革的关键时刻,“反内卷”政策有望推动行业产能持续出清,利好规模化养殖企业;饲养行业国内市场集中度持续提升,出海步伐加速,率先布局海外市场的头部企业在竞争中有望脱颖而出;宠物板块等新兴消费逐步崛起,粮食、用品、医疗等国产替代化趋势明显,建议关注结构性机会。

  从投资的角度来说,还有机构指出,目前,大多数养殖上市公司头均市值(对应2025年预估出栏量)仍处于历史底部区间,距离历史均值有较大上升空间,长期投资价值凸显。

  机会当前,如何行动?全市场首只农牧渔ETF(159275)吹响“龙头集结号”!它的标的指数涵盖农牧渔赛道细分行业龙头,聚焦于农业养殖、饲料、种植等核心赛道,堪称是一场“擒王策略”,让您一键网罗牧原股份、温氏股份、海大集团等头部企业,把握行业从周期底部走向复苏的成长红利。

  图片、数据来源:沪深交易所等,截至2025.10.22。

  注:“全市场首只”指首只跟踪中证全指农牧渔指数的ETF。

  风险提示:农牧渔ETF被动跟踪中证全指农牧渔指数,该指数基日为2004.12.31,发布于2016.12.12。指数成份股构成根据该指数编制规则适时调整,其回测历史业绩不预示指数未来表现。文中提及个股仅为指数成份股客观展示列举,不作为任何个股推荐,不代表基金管理人和基金投资方向。任何在本文出现的信息(包括但不限于个股、评论、预测、图表、指标、理论、任何形式的表述等)均只作为参考,投资人须对任何自主决定的投资行为负责。另,本文中的任何观点、分析及预测不构成对阅读者任何形式的投资建议,华宝基金亦不对因使用本文内容所引发的直接或间接损失负任何责任。投资人应当认真阅读《基金合同》、《招募说明书》、《基金产品资料概要》等基金法律文件,了解基金的风险收益特征,选择与自身风险承受能力相适应的产品。基金的过往业绩并不预示其未来表现,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其他基金的业绩并不构成基金业绩表现的保证。根据基金管理人的评估,农牧渔ETF风险等级为R3-中风险,适宜平衡型(C3)及以上的投资者,适当性匹配意见请以销售机构为准。销售机构(包括基金管理人直销机构和其他销售机构)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对以上基金进行风险评价,投资者应及时关注基金管理人出具的适当性意见,各销售机构关于适当性的意见不必然一致,且基金销售机构所出具的基金产品风险等级评价结果不得低于基金管理人作出的风险等级评价结果。基金合同中关于基金风险收益特征与基金风险等级因考虑因素不同而存在差异。投资者应了解基金的风险收益情况,结合自身投资目的、期限、投资经验及风险承受能力谨慎选择基金产品并自行承担风险。中国证监会对以上基金的注册,并不表明其对该基金的投资价值、市场前景和收益做出实质性判断或保证。基金投资须谨慎。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