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收超去年全年,经营现金流量同比增长148.27%,光启技术前三季增长强劲

营收超去年全年,经营现金流量同比增长148.27%,光启技术前三季增长强劲

  10月22日晚,光启技术(002625.SZ)披露2025年度三季报,核心经营业绩指标延续强劲增长态势——单季度营收与归母净利润再度刷新历史新高。前三季度公司营收规模已超越去年全年水平,净利润达到全年的93%。尤为值得关注的是,公司年内连续斩获的超材料批产订单金额近26亿元,已突破年度历史峰值,这一关键指标的跃升,不仅印证了核心业务的规模化拓展能力,更标志着其正式迈入新一轮发展周期,在尖端装备与前沿科技深度融合的万亿赛道上持续领跑,为未来2-3年业绩高增长与技术价值转化打开了更广阔的想象空间。

业绩再创历史新高

  三季度报告显示,公司第三季度营业收入6.53亿元,同比增长56.50%;净利润2.20亿元,同比增长25.28%。前三季度实现营收15.96亿元,同比增长25.76%,已超过去年全年水平;净利润6.06亿元,同比增长12.81%,达到去年全年的93%。

  除盈利指标亮眼外,光启技术多项关键财务数据同步向好。年初至报告期末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2.45亿元,增幅为148.27%,主要系报告期销售回款较上年同期增加所致;截至三季度末,公司存货合计4.73亿元,同比增长114.61%,主要系超材料业务为交付任务备产备料所致。

尖端装备需求驱动业绩高增长

  在从“十四五”向“十五五”跃迁的关键节点,高端装备自主可控已上升至国家战略核心维度。在此背景下,光启技术作为我国唯一实现超材料全产业链自主可控的创新型企业,在“十五五”装备升级浪潮中已占据先发位置,市场空间持续扩容。技术价值的市场化验证,直接推动订单数据屡创新高。截至目前,光启技术在今年先后发布三份订单公告,批产订单金额接近26亿元,超过2022年全年25.04亿元的历史峰值。值得注意的是,今年下半年的两份订单金额合计17.94亿元,将于2026年6月30日前完成交付,为明年的业绩增长夯实基础。

  业内分析指出,超材料因具备轻量化、高强度、电磁调控等特性,在尖端装备中的应用已从“可选”变为“刚需”。光启技术订单的持续放量,既反映下游客户对其技术成熟度的高度认可,也预示超材料复杂功能结构件随着新一代尖端装备的大规模列装,已经完成从“验证列装”向“批量列装”的关键跨越,为公司未来2—3年的业绩增长提供了坚实保障。

超材料跨界赋能打开增长新空间

  在深耕尖端装备核心业务的基础上,光启技术同时加速推进超材料技术的跨界赋能与产业生态化布局,加速向民用高端领域延伸,智能汽车检测与蜂群无人机成为两大突破口。

  在低空经济领域,光启技术联合创益通(300991.SZ)、科比特创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科比特”)、乐山天穹动力科技有限公司(简称“天穹动力”)等行业头部企业,以及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十所、九洲电器集团等上下游单位,共同成立“深圳超材料产业联盟--无人机蜂群创新分会”。围绕无人机制造的全流程优化,光启技术以“人、机、料、法、环、测”为管理核心,结合供应链协同平台,打造符合无人机生产特性的端到端管控体系,推动无人机制造效率与性能双提升。目前,光启技术赋能的无人机已经小批量试产并进入“精准对应客户需求”的测试开发阶段,计划2025年完成产品定型和销售模式确定,2026年正式启动量产。

  在智能汽车检测领域,光启技术创新性地将航空航天级“紧缩场检验检测技术”迁移至汽车场景,通过电磁波精准调控与场域模拟技术,实现对复杂电磁环境的高精度测试,一举破解传统近场测试因物理空间限制、难以全面验证整车级无线数据的行业痛点。近期,华为鸿蒙智行旗下享界S9T斩获的首个“整车通信性能S级认证”,正是应用了光启技术的这一检测方案,该认证标准凭借其对自动驾驶通信性能的精准评估能力,未来有望成为智能汽车无人驾驶功能的“准入证”。

  光启技术2025三季报不仅是一份业绩答卷,更折射出其从航空装备领域的“核心系统级供应商”向“跨领域生态引领者”的转型逻辑。在尖端装备需求爆发的主航道上,公司凭借订单放量与技术迭代持续巩固龙头地位;在民用高端领域,超材料的跨界赋能正打开第二增长曲线。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