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财联社10月23日讯(编辑 杨斌)银行理财前三季度的官方成绩单出炉。银行业理财登记托管中心今日发布《中国银行业理财市场季度报告(2025 年三季度)》(简称“理财三季报”)。截至2025年三季度末,理财存续规模32.13万亿元,较年初增加了2.17万亿。从结构上看,顺应理财专营化要求,非理财公司的产品规模成持续压降态势,三季度末其规模同比下降28.01%至2.85万亿元。
收益方面,2025年前三季度理财产品累计为投资者创造收益5689亿元,其中三季度为投资者创造收益1792亿元。
业内专家指出,三季度末资金回表效应消退后,理财资金将重新出表,叠加低利率环境下“存款搬家”趋势延续,为四季度规模增长继续提供支撑。
前三季度理财规模增长2.17万亿,非理财公司压降近3成
根据理财三季报,截至2025年三季度末,全国共有181家银行机构和32家理财公司有存续的理财产品,共存续产品4.39万只,存续规模32.13万亿元,同比增加9.42%。结合银行业理财登记托管中心此前披露的报告,三季度理财规模又增长了1.46万亿元,环比增长4.76%。今年前三季度,理财规模已增长了2.17万亿元。另据券商中国此前报道,规模排名前14家理财公司9月末合计规模为24.19万亿元。
在存续理财产品中,理财公司存续产品只数3.06 万只,存续规模29.28万亿元,同比增加15.26%,占全市场的比例达到91.13%。而银行机构存续产品数1.33万只,规模2.85万亿元,同比下降28.01%。
兴业研究金融业研究部高级研究员陈昊表示,2025年全市场理财规模仍在稳步增加,但行业结构持续分化。国有大行、股份制行以及地方中小行理财公司业务存续规模稳步上行,而地方中小银行内设资管部所发行理财的规模却仍在压降。
财联社9月初曾报道,某省份部分地方中小行正联合推进银行理财公司申设。
陈昊认为,近年理财公司批复进程缓慢,单个地方中小银行争取牌照难度提升。地方中小银行“抱团”申请的方式或能为地方中小银行获取理财牌照探索新路,但“抱团”模式联合申请理财公司需要多方力量支持,有一定难度。
混合类与封闭式产品占比持续提升
分产品类型看,2025年三季度末,固定收益类产品存续规模为31.21万亿元,占全部理财产品存续规模的比例达97.14%,较去年同期增加0.05个百分点;混合类产品存续规模为0.83万亿元,占比为2.58%,较去年同期增加0.03个百分点;权益类产品和商品及金融衍生品类产品的存续规模分别为0.07万亿元和0.02万亿元。
今年,混合类理财产品的占比持续上升。在半年度末时,混合类产品存续规模为0.77万亿元,占比为2.51%,已较年初增加0.07个百分点。
另据券商中国此前报道的数据,9月末14家公司混合类产品接近7300亿元,较年初增长约2200亿元,招银理财、光大理财、中银理财单月增幅明显。
邮政储蓄银行研究员娄飞鹏对财联社表示,今年以来,随着资本市场向好,居民投资理财风险偏好提升,理财公司结合权益市场、贵金属市场等加大产品创新力度,丰富理财产品供给,为居民投资理财提供更好的金融服务,推动理财规模增长。
另外,开放式理财产品的占比持续下降。2025 年三季度末,开放式理财产品存续规模为25.89 万亿元,占全部理财产品存续规模的80.58%,较去年同期减少0.51个百分点。半年度末时,开放式理财产品占比80.93%。
普益标准相关研究文章认为,推动这一趋势的原因来自三个方面:在资产端,利率下行与优质资产稀缺背景下,拉长久期成为提升产品收益、应对“资产荒”的关键手段;在负债端,封闭式结构有助于缓解期限错配风险,避免因频繁申赎引发的流动性压力,保障投资策略的稳定执行。此外,监管也引导资金流向实体经济中长期项目,进一步强化了产品长期化的必要性。
前三季度理财为投资者创造收益5689亿元
从配置情况看,理财在三季度减少了债券投资,显著增加了现金储备。截至2025年三季度末,理财产品投资资产合计34.33万亿元,投向债券、现金及银行存款、同业存单余额分别为13.86万亿元、9.45万亿元、4.50万亿元,分别占总投资资产的40.4%、27.5%、13.1%。而半年末时,债券、现金及银行存款、同业存单余额占总投资资产的比例分别为41.8%、24.8%、13.8%。
收益方面,2025年前三季度,理财产品累计为投资者创造收益5689亿元。其中,三季度理财产品累计为投资者创造收益1792亿元。
银行业理财登记托管中心公布的理财半年报给出了2025年上半年理财产品的平均年化收益率,为2.12%,三季报未直接给出该数据。根据普益标准的统计,三季度新发开放式理财的业绩基准已降至2.08%。
娄飞鹏表示,在理财规模增长的过程中,不仅为居民投资理财带来可观的收益,也有效服务实体经济。
理财三季报披露了今年理财支持实体经济的情况。截至2025年三季度末,银行理财产品通过投资债券、非标准化债权、未上市股权等资产,支持实体经济资金规模约21万亿元。理财行业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号召,充分发挥资金优置功能,通过多种途径实现资金与实体经济融资需求对接。
华宝证券的相关研报指出,三季度末资金回表效应消退后,理财资金将重新出表,叠加低利率环境下“存款搬家”趋势延续,为四季度规模增长提供基础。理财公司持续优化产品谱系与投研服务,可进一步吸引风险偏好匹配的资金。另外债基短期赎回成本可能提高,部分原债基个人投资者或转向银行理财,为理财规模提供额外支撑。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