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润乳业由盈转亏 周期阵痛下如何突围?

天润乳业由盈转亏 周期阵痛下如何突围?

  10月23日晚间,天润乳业(600419.SH)披露的三季报勾勒出一幅行业周期中的挣扎图景:前三季度营业收入 20.74 亿元,同比下滑 3.81%;归母净利润由盈转亏,录得- 1061.45万元,而第三季度单季净利润 1124.18 万元,同比锐减 77.60%。这份成绩单的背后,是奶价低迷周期中企业主动调整与行业压力的双重印记。

  业绩变脸的直接诱因来自两重短期冲击。其一为牛群结构优化带来的成本压力,天润乳业在公告中明确提及 “加大低生产价值牛只淘汰力度”。为应对原奶价格长期低位运行,公司自 2024 年起加速去产能,截至 2025 年 9 月末,牛只存栏量从 6.48 万头降至 5.19 万头,减少 1.29 万头。尽管全群成母牛占比提升至 56%,养殖效率显著改善,但短期淘汰处置产生的成本直接侵蚀了利润。

  其二是应收账款坏账计提的影响。公司针对学生奶和哺育工程奶业务计提坏账准备,这一板块的回款风险暴露,成为利润下滑的另一重推手。值得注意的是,这种 “销量增而营收降” 的反差更显诡异 —— 前三季度乳制品销量 22.68 万吨,同比增长 1.91%,但收入反而下滑,折射出产品均价可能受行业价格战拖累。

  业绩承压的深层逻辑,是奶业周期下行的系统性冲击。根据农业农村部数据,9 月第 4 周内蒙古、河北等 10 个主产省份生鲜乳平均价格同比下跌 3.2%,供需失衡的格局清晰可见。这种 “奶价跌、消费弱” 的双重挤压,让乳企陷入 “增收难增利” 的困境,天润乳业的毛利率已从 2024 年的 16.76% 进一步降至 2025 年三季度的 16.17%,盈利能力持续弱化。

  作为区域乳企,天润乳业的产品结构加剧了周期敏感度。公告显示,常温乳制品占营收比重达 54%,低温乳制品占比约四成,而这两大品类恰是行业竞争最激烈的领域。在巨头降价抢市的压力下,区域乳企既难通过提价转嫁成本,又需维持渠道竞争力,毛利率自然持续承压。

  原奶价格连续下降的背景下,优然牧业、现代牧业等上游企业均陷入产能过剩,天润通过缩减存栏、聚焦高产牛群,本质是降低对低迷奶价的敏感度,这种 “以短期亏损换长期效率” 的策略,在行业去产能阶段具有普遍性。

  短期来看,天润乳业仍面临多重挑战:液态奶需求复苏缓慢、新产能爬坡期成本高企、坏账计提风险尚未完全释放。

  在这一轮“上游去产能、下游去库存” 周期中,能否将产能升级与成本控制转化为竞争力,将决定天润乳业能否在周期拐点来临时实现突围。

  (注:本文系AI工具辅助创作完成,不构成投资建议。)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