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盛宏观:央行重启国债买卖,怎么看、怎么办?

国盛宏观:央行重启国债买卖,怎么看、怎么办?

  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师研报,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

  熊园观察 国盛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熊园 博士

  国盛证券宏观分析师,穆仁文

  事件:2025年10月27日,央行行长在2025金融街论坛年会上表示“债市整体运行良好,将恢复公开市场国债买卖操作”。

  核心观点:两大考量,两点细节;短期利好债市,紧盯购买国债实际规模,也要紧盯年内会否再降准降息。

  1、客观上,本次央行重启国债买卖,体现了财政与货币政策的协同效应加强,也有助于稳利率、稳预期;同时,长端国债收益率调整、短端国债与资金利率倒挂程度缓解,也为重启国债买卖提供了较好的利率环境。

  2、操作上,主要关注两点细节:一是规模上,考虑到政府债券发行,叠加MLF、买断式逆回购到期,年内仍存在一定流动性缺口,央行公开市场买入国债的规模可能超预期,具体仍需结合MLF、买断式逆回购续作规模来看;二是操作久期上,预计央行还是以“买短”为主、不会“卖长”,“买长”的可能性也不大。

  3、对资产而言,央行重启国债买卖短期利好债市,紧盯后续央行公开市场实际买入国债的规模;中期看,债券走势取决于三大因素:地产、出口、通胀等基本面走势,股债“跷跷板”,以及央行政策取向,其中:倾向于认为,货币宽松还是大方向,年内降准降息仍有可能。

  正文如下:

  1、回顾看,年初央行暂停公开市场国债买卖,主因利率下行过快,也有助于稳汇率。去年8月,央行“为贯彻落实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相关要求,开展了公开市场国债买卖操作”,在此后成为流动性投放的重要工具之一。但在今年年初,央行暂停了公开市场国债买卖,公告给出的直接原因是“政府债券市场持续供不应求”。实际上,年初由于基本面预期偏弱、存款利率调降加剧“资产荒”、机构抢跑货币宽松等原因,利率快速下行,10Y国债收益率一度下行至1.6%附近,利率下行过快的风险持续累积。同时,利率下行过快导致中美利差走扩,汇率压力持续增加,离岸人民币汇率一度升至7.35上方,央行暂停国债买卖有助于稳汇率。

  2、本次看,本次央行重启国债买卖,体现了财政与货币政策的协同效应加强,也有助于稳利率、稳预期。同时,长端国债收益率调整、短端国债与资金利率倒挂程度缓解等,也为重启国债买卖提供了较好的利率环境。

  >本次重启国债买卖主要目的仍是加强财政与货币政策的协同,此前也有一定“预告”。3月以来,由于利率市场震荡调整,一级市场国债发行、尤其是长端国债发行,一度出现“发飞”现象。因此,本次重启国债买卖,体现了财政与货币政策的协同效应,也有助于国债顺利发行。事实上,9.3召开的财政部与中国人民银行联合工作组第二次组长会议,已经明确表示对“央行国债买卖操作等议题进行了深入研讨”。

  >近期股市走强、基金费率改革等因素,加大了债市调整压力,央行重启国债买卖也有稳利率的考量。7月以来股市明显走强,股债“跷跷板”效应明显,叠加公募基金费率改革,债券收益率震荡上行。10Y国债收益率上行至1.85%附近、较年初低点上行近25BP,30Y国债收益率高点更是接近2.3%。在此背景下,央行重启国债买卖,能释放宽松信号,有助于稳定市场预期,避免债券进一步调整可能引发的“踩踏”风险。

  >长端国债收益率上行、短端国债与资金利率倒挂程度缓解,也为重启国债买卖提供了较好的利率环境。如前所述,当前10Y国债收益率明显调整后,利率下行过快的风险得到释放,短端国债收益率与资金利率倒挂的现象也有所好转,为重启国债买卖提供了较好的利率环境。

  3、操作看,主要关注两点细节,一是规模上,考虑到政府债券发行,叠加MLF和买断式逆回购到期,年内仍存在一定流动性缺口,央行公开市场买入国债的规模可能超预期,具体仍需结合MLF、买断式逆回购续作规模等来看;二是操作久期上,预计央行还是以“买短”为主、不会“卖长”,“买长”的可能性也不大。

  >操作规模上来看,净买入仍是大方向,考虑到政府债券发行,叠加MLF、买断式逆回购到期,年内仍存在一定流动性缺口,短期买入规模可能超预期。7月以来政府债券加快发行,但截至10.27尚未发行的政府债券规模仍有1.7万亿左右。同时,11-12月MLF到期规模约1.2万亿、买断式逆回购也将到期2.4万亿,合计到期规模达3.6万亿。因此,年内整体仍存在一定流动性缺口,央行公开市场买入国债规模可能超预期,具体需要结合MLF、买断式逆回购续作规模来确定。

  >操作久期上来看,预计还是以直接“买短”为主、不会“卖长”,“买长”的可能性也不大。去年央行公开市场买卖国债在久期上有两种操作模式,一种是直接“买短”,另一种是“买短卖长”。相较前者,后者“卖长”的主要目的是在投放流动性的同时调整利率曲线形态。而当前利率曲线形态相对合理,通过“卖长”调整利率曲线形态的必要性不大。也有市场讨论买卖国债期限会不会拉长,我们倾向于认为可能性不大,主要有两点原因:一是从收益的角度来看,短久期品种更容易把控损益,能避免在国债买卖的过程中承担较大亏损;二是从政策灵活性的角度来看,短期限的流动性投放也更有利于央行调整流动性投放节奏。

  4、资产看,央行重启公开市场国债买卖短期利好债市,重点关注央行公开市场实际买入规模,中期股市表现、基本面等仍是关键。央行重启买入国债将直接增加债券需求,对市场短期偏利好,消息公布后10Y国债活跃券已下行4.25BP至1.8%下方,30Y国债收益率下行幅度更大,后续重点关注央行公开市场实际买入国债规模。中期看债券走势取决于三大因素:地产、出口、通胀等基本面走势,股债“跷跷板”,以及央行政策取向。

  5、往后看,货币宽松还是大方向,年内降准降息仍有可能,地产、出口等基本面走势是决定降息节奏、幅度的关键变量。结合8月以来PMI持续位于荣枯线下方、物价持续低迷、信贷社融偏弱、消费疲软、投资增速高位回落等数据,反映当前经济回落有加速迹象,政策“适时加力”的必要性和可能性提升。央行Q3货政例会继续定调宽松,同时强调抓落实,指向年内降准降息仍是政策可选项,地产、出口等基本面相关指标的走势是决定降息节奏、幅度的关键变量。

  风险提示:经济超预期下行,外部环境超预期,政策超预期。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