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明康德(603259):前三季度保持强劲增长 持续聚焦CRDMO业务模式

药明康德(603259):前三季度保持强劲增长 持续聚焦CRDMO业务模式
  核心观点  公司发布2025 年三季报,业绩超过预期,主要由于公司持续聚焦和加强CRDMO 业务模式,优化生产工艺和经营效率,产能效率不断提升所致。前三季度公司D&M 及TIDES 业务增长持续强劲,产能建设稳步推进;测试业务25Q3 同比实现增长,毛利率环比持续改善。公司出售中国临床服务研究业务, 持续聚焦CRDMO 业务模式。展望25Q4 及26 年,公司将继续凭借其一体化CRDMO 模式的效率及规模优势,持续吸引全球客户;服务能力持续提升,将为后续业绩增长提供强劲动力。  事件  公司发布2025 年三季报,业绩超过预期  10 月26 日,公司发布2025 年第三季度报告,前三季度实现:1)营业收入328.57 亿元,同比增加18.61%;2)归母净利润120.76 亿元,同比增加84.84%;3)扣非归母净利润95.22 亿元,同比增加42.51%;4)经调整non-IFRS 归母净利润105. 4 亿元,同比增长43.4%。5)基本每股收益4.25 元。业绩超过预期。  简评  盈利能力进一步提升,在手订单增长持续强劲  2025Q3 公司营业收入120.57 亿元,同比增加15.26%;归母净利润35.15 亿元,同比增加53.27%;扣非归母净利润39.40 亿  元,同比增加73.75%;经调整non-IFRS 归母净利润42.2 亿元,同比增长42.0%。公司业绩实现超预期增长,主要由于:1)公司持续聚焦和加强CRDMO 业务模式,营业收入持续增长;2)公司持续优化生产工艺和经营效率,以及临床后期和商业化大项目增长带来的产能效率不断提升,提高了整体的盈利能力。归母净利润增速较快,除以上原因外,主要由于公司出售持有的联营企业WuXi XDC Cayman Inc.部分股票的收益,进一步提升利润。  前三季度,公司持续聚焦及加强CRDMO 业务模式,满足全球客户的强劲需求。截至2025 年9 月末,公司持续经营业务在手订单598.8 亿元,同比增长41.2%,在手订单达到历史峰值水平。公司为全球各地区客户提供服务,2025 年前三季度公司持续经营业务收入人民币324.5 亿元,其中来自美国客户收入221.5 亿元(+31. 9%);来自欧洲客户收入38.4 亿元(+13.5%);来自中国客户收入50.4 亿元(+0.5%);来自其他地区客户收入14. 2亿元(+9.2%)。全球多地客户收入贡献均实现同比增长。  化学业务保持强劲增长,测试业务逐季度持续改善化学业务(WuXi Chemistry):业务增长持续强劲,产能建设稳步推进。2025 年前三季度,公司化学业务收入259.8 亿元,同比增长29.3%;经调整non-IFRS 毛利率51.3%,同比提升5.8pct,主要得益于生产工艺持续优化以及临床后期和商业化项目增长带来的产能效率不断提升。  小分子药物发现(R)业务过去12 个月成功合成并交付了超过43 万个新化合物,同时前三季度向D 转化分子250 个,为D&M 业务增长奠定坚实基础。小分子工艺研发和生产(D&M)服务前三季度收入142. 4 亿元,同比增长14.1%。前三季度公司小分子D&M 管线新增分子621 个,截至2025 年9 月末管线总数3430 个,其中商业化和临床III 期阶段前三季度合计增加15 个项目。TIDES 业务(寡核苷酸和多肽)前三季度收入78. 4 亿元,同比增长121.1%。截至2025 年9 月末,TIDES 在手订单同比增长17.1%。TIDES D&M 服务客户数量同比提升12%,服务分子数量同比提升34%。  公司稳步推进全球能力和规模建设。2025 年3 月,常州及泰兴原料药基地均以零缺陷成功通过FDA 现场检查。预计2025 年底小分子原料药反应釜总体积将超4000kL。公司持续推进泰兴多肽产能建设,2025 年9 月提前完成泰兴多肽产能建设,多肽固相合成反应釜总体积已提升至超100000L。  测试业务(WuXi Testing):25Q3 收入保持稳步增长,药物安评及SMO 业务保持领先地位。2025 年前三季度,公司测试业务实现收入41.7 亿元,同比基本持平。经调整non-IFRS 毛利率26.5%,同比下降9.3pct。利润率下降主要由于安评、临床CRO 等业务受市场影响,价格调整并逐渐反映到收入上。  实验室分析及测试服务前三季度收入29.6 亿元,同比增长2.7%。其中,药物安全性评价业务收入同比恢复正增长,并保持亚太行业领先地位。25Q3 实验室分析及测试服务10.8 亿元,同比增长7.2%,环比增长7. 5%;药物安评业务25Q3 收入同比增长5.9%,环比增长13.2%,呈现恢复趋势。临床CRO 及SMO 服务前三季度收入12.1 亿元,同比下降6.4%,主要受市场价格因素影响。其中SMO业务收入同比下降0.7%,继续保持国内领先地位。  生物学业务(WuXi Biology):持续向下游引流,体外、体内业务协同及新分子业务引领增长。生物学业务前三季度收入19.5 亿元,同比增长6.6%;经调整non-IFRS 毛利率37.0%,同比下降1.0pct,主要受市场价格因素影响。25Q3 生物学业务经调整non-IFRS 毛利率环比增长1.5pct。生物学业务中,体外综合筛选平台技术加速突破,体内药理学能力不断提升,收入同比、环比均保持快速增长。新分子类型药物发现服务延续良好表现,前三季度收入贡献占比超过30%,成为业务增长的重要动力。  毛利率实现进一步提升,经营净现金流持续健康2025 年前三季度,公司经调整non-IFRS 毛利率47.0%,同比增长6.1pct,恒定汇率毛利率同比增长5.6pct,主要受益于生产工艺优化,以及临床后期和商业化项目增长带来的产能效率不断提升。费用方面,公司前三季度销售(5.69 亿,+4.17%)、管理(18.59 亿,-0.59%)、研发(8.26 亿,-13.46%)、财务(1.91 亿,+407. 65%)费用率分别为1.73%、5.66%、2.51%和0.58%,较去年同期分别变化-0.24、-1.38、-0.93 和+0.80 个百分点。合计期间费用率为10.48%,同比下降1.46pct,主要由于公司持续加强成本管控和经营效率提升所致。  前三季度公司经营性现金流量净额114.13 亿元,同比增长36.21%,主要由于公司持续高效运营,并不断提升财务管理能力,进一步增强了财务稳健性。非经常性损益合计25.53 亿元(去年同期为-1.49 亿), 主要由于公司出售持有的联营企业WuXi XDC Cayman Inc.部分股票的收益所致。  出售中国临床服务研究业务,持续聚焦CRDMO 业务模式为进一步聚焦CRDMO 核心业务发展,专注药物发现、实验室测试及工艺开发和生产服务,并投资加速全球化能力建设和产能投放,公司于2025 年10 月24 日与高瓴投资达成协议,拟以人民币28 亿元出售中国临床服务研究业务100%股权,包括临床CRO 和SMO 业务。上述相关业务将在公司2025 年年报中被划分为终止经营业务,其在2025 年前三季度收入和净利润分别占公司整体收入和归母净利润的3.5%和0.7%。本次交易是公司持续聚焦CRDMO 业务模式的重要一步,有助于公司对现有业务的精力进一步集中,并为公司加速全球化能力和产能的投放提供资金支持,符合公司发展战略和长远利益。  25Q4 及26 年展望:持续加强一体化CRDMO 模式建设,新分子种类布局有望带来业绩增量2025 年前三季度,公司一体化CRDMO 模式持续发力,持续提升的产能和高效的服务能力推动了在手订单和业绩保持强劲增长。公司D&M 及TIDES 业务增长持续强劲,产能建设稳步推进;测试业务25Q3 同比实现增长,毛利率环比持续改善。公司持续提升产能效率、优化工艺,利润率得到进一步提升。展望25Q4 及26 年,公司将继续凭借其一体化CRDMO 模式的效率及规模优势,持续吸引全球客户,订单规模有望实现进一步增长。  公司持续推进国内外产能建设,提高服务能力,将为后续业绩增长提供强劲动力。公司前瞻性布局创新技术及治疗领域,持续捕捉新分子发展机遇,期待后续带来更多业绩增量。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  鉴于前三季度公司业绩增长情况,我们上调对公司的盈利预测,预计公司2025~2027 年实现营业收入分别为443.79 亿元、496.22 亿元和578.74 亿元,表观分别同比增长13.1%、11.8%和16.6%;剔除终止经营业务(包括将出售的临床业务)后2025~2027 年收入同比增速分别为17.4%、17.1%和16.6%。经调整non-IFRS 归母净利润为142.10 亿元、161.47 亿元和189.96 亿元,分别同比增长34.3%、13.6%和17.6%。折合EPS 分别为4.76元/股、5.41 元/股和6.37 元/股,对应PE 为22.3X、19.7X 和16.7X,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分析  1、新药研发数量不及预期:客户新药研发的不断需求是推动公司业绩持续增长的重要动力,新药研发数量不及预期将对公司业绩产生不利影响;  2、公司在手订单增长低于预期:在手订单对公司未来的收入增长预期具有重要提示意义,在手订单增长低于预期可能导致公司预期业绩下滑,进而影响企业估值;  3、行业竞争激烈:目前行业内有多家CXO 企业在临床前和临床业务方面与公司构成竞争关系,竞争程度激烈将加大企业降本增效的压力,对公司业绩增速产生不利影响;4、产能快速扩大影响可能导致新产能无法快速产生业绩增量,影响产能利用率及成本摊销。  5、全球化经营及国际政策变动风险。如果发生以下情形,例如全球业务所在国家和地区的法律法规、产业政策或者政治经济环境发生重大变化、或因国际关系紧张、战争、贸易制裁等无法预知的因素或其他不可抗力而导致境外经营状况受到影响,将可能给公司全球业务的正常开展和持续发展带来潜在不利影响。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第三方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第三方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广告】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邮箱: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