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亿级别”波动已成常态,美股的“杠杆繁荣与脆弱”

“千亿级别”波动已成常态,美股的“杠杆繁荣与脆弱”

  来源:华尔街见闻

  当前美股科技巨头单日市值波动超千亿美元的现象今年已发生119次,创历史纪录,凸显由杠杆和期权交易驱动的市场繁荣潜藏脆弱性。尽管个股波动因走势分化未明显推高整体市场波动率,但一旦宏观冲击导致巨头同向波动,杠杆ETF和衍生品的强制平仓机制可能引发“流动性瀑布”风险。

  在当前创纪录的美股牛市之下,一种引人瞩目的现象正频繁出现:单个巨头公司动辄千亿级别的单日市值波动,正以前所未有的频率出现。这种剧烈震荡不仅凸显了科技巨头对市场的主导地位,更揭示出在期权和杠杆产品驱动下,市场繁荣表象之下的潜在脆弱性,给投资者带来了新的风险。

  根据美国银行最新统计,今年以来,华尔街已出现119次个股市值单日增减超过1000亿美元的事件,这一数字不仅创下历史最高年度纪录,也意味着今年科技巨头股票遭遇的“脆弱性事件”(即股价远超正常波动范围)数量,在10个月内就已超过了2024年全年的总和。

  然而,与个股的剧烈震荡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整体市场波动性大部分时间保持在较低水平。自4月份的大幅抛售后,标普500指数已反弹并屡创历史新高。分析师指出,这主要是因为大型股票的波动往往并非同向发生,从而相互抵消了对指数的整体影响。但真正的“警示信号”在于,一旦宏观冲击导致这些巨头同向波动,市场将面临截然不同的局面。

  创纪录的“脆弱性事件”,衍生品和杠杆产品加剧市场震荡

  根据美国银行数据,今年单日市值波动超千亿美元的次数已达119次,远超去年的84次和2022年熊市期间的33次。美国银行全球跨资产量化投资策略主管Abhi Deb表示:

我们看到大盘股在一天内波动10%、20%甚至30%,这种价格行为过去非常罕见。

  这凸显了市场潜在的“脆弱性”。由于这些大型科技股在指数中权重巨大,其剧烈波动正放大市场风险。随着本周五大科技巨头集中发布财报,投资者正密切关注其业绩表现,任何风吹草动都可能引发市值的巨大变化。

  分析师认为,衍生品市场和杠杆产品的兴盛是加剧股价波动的主要驱动力。据高盛集团称,散户投资者和对冲基金正围绕财报和宏观事件,大举涌入单一股票的短期期权押注。这迫使做市商通过建立自己的头寸进行对冲,从而放大了股价的实际波动。

  高盛的数据显示,本月个股期权的交易量已达到2021年“迷因股”狂潮以来的最高水平,其中散户投资者占据了60%的市场份额。

  与此同时,单一股票杠杆交易所交易基金(ETF)今年也吸引了大量资金。这类产品通常提供个股每日回报的两倍或三倍,为市场注入了额外的杠杆。Valérie Noël指出,“定量交易策略、零日到期期权以及两倍或三倍杠杆的个股ETF的兴起”,使得千亿美元级别的股价波动变得“远比过去普遍”。这些杠杆产品因其机制设计会加剧价格波动,因为发行方必须在股价上涨时买入更多股票,在股价下跌时卖出,以维持基金设定的杠杆比率。

  低相关性掩盖下的潜在风险,可能遭遇“一致性抛售”

  尽管个股波动剧烈,但今年的市场整体波动性并未因此放大。衡量市场恐慌情绪的Vix指数除了在本月早些时候因美中贸易紧张局势短暂飙升外,大部分时间保持平稳。截至9月的第三季度,美国股市甚至经历了自2018年以来最不波动的一个季度。

  其背后的原因是股票之间的相关性处于“极度抑制”的水平。据高盛衍生品研究主管John Marshall分析,人工智能、税收变化和全球贸易战等当前市场主题,在打击一些股票的同时也提振了另一些股票,导致个股走势分化。瑞银集团也指出,这种低相关性意味着个股的剧烈波动对整体市场影响有限。

  分析师警告,真正的风险在于,一旦市场相关性回升,这些大型股票可能遭遇协同抛售,从而对市场稳定构成更大威胁。

  瑞银美国股票衍生品研究主管Maxwell Grinacoff看到了出现“流动性瀑布”(flows cascade)的可能性。在这种情况下,为股价进一步上涨而建仓的交易员可能被迫迅速抛售头寸。摩根大通的分析师估计,在10月10日华尔街经历自4月以来最急剧的单日抛售时,杠杆ETF在收盘时被迫卖出价值260亿美元的股票,以满足其固定的杠杆要求。

  “我认为风险在于,市场变得过于狂热、过于亢奋,所有东西都开始同步上涨,”Grinacoff表示。“一旦某个未知的突发事件打破了这一切,所有资产都可能同时朝相反的方向移动。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