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10月以来,玻璃期货市场走出了一波“先抑后扬”的行情,多空双方始终在“弱现实”与“强预期”之间博弈。
期货日报记者观察到,国庆假期之后,玻璃期货主力2601合约自高点1233元/吨一路下跌至10月22日的1072元/吨,跌幅为15.02%,市场悲观情绪浓厚。现货端也开启了降价模式。其中,湖北地区低价现货降至1040元/吨附近。
据南华期货分析师寿佳露介绍,国庆假期期间,玻璃产销数据处于阶段性低位,累库幅度超过市场预期;假期后产销数据依旧没有起色,中游高库存没有改观,现货市场承压。更关键的是,在10月终端需求偏弱的背景下,玻璃日熔量小幅回升至16.1万吨上方,减产预期落空。多重利空因素叠加,直接导致玻璃期货价格一路下行。
近期,市场迎来了转机。10月22日触及低点后,玻璃期货进入底部盘整阶段,本周开启阶段性上行行情。截至10月29日,2601合约收报1127元/吨,较此前低点上涨5.13%,市场情绪明显回暖。
“这波反弹的驱动因素较为复杂,既有现实端的利多因素,也有政策预期和成本支撑因素。从现实端来看,近几日玻璃现货市场产销数据开始好转,现货成交情况改善为期货价格修复提供了一定支撑。”广发期货分析师蒋诗语表示。
蒋诗语介绍,近几日,玻璃企业为缓解自身库存压力,接连下调现货价格。现货降价令需求回暖,玻璃产销率明显改善。在她看来,低价有效提振了中下游的拿货积极性,期现贸易商开始补库,进而带动玻璃产销数据大幅改善。10月28日,多地产销率突破100%,为期货盘面反弹提供了基本面支撑。
政策层面的利好也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业内人士表示,本周召开的玻璃产业座谈会使政策加码预期增强。此外,“十五五”规划建议明确提出要优化提升传统产业,推动建筑等产业在全球产业分工中的地位和竞争力,为建材行业未来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清晰的政策导向,进一步提振了市场信心。
“看向成本端,随着煤炭价格上涨,玻璃生产成本有所提升,尤其是在玻璃价格处于低位的情况下,成本支撑作用更加凸显。”国投期货高级分析师周小燕表示。
玻璃价格已经触底?
寿佳露认为,玻璃价格底部尚未出现,反弹根基并不牢固。当前市场的主导因素呈现“近月看现实、远月看预期”的特点:近月合约受基本面影响偏弱运行,远月合约则更多反映成本以及政策预期。从中期来看,在终端需求并无起色的情况下,如果产能无法进一步出清、上中游库存去化速度较慢,现货难以保持当前的价格水平。
周小燕持相对乐观的态度,她认为玻璃价格底部已在6月份出现。“6月份玻璃市场‘现实弱、预期弱’,而当前除了‘现实弱’外,政策预期和成本都已经发生转变,价格很难跌破前低。”周小燕解释道。
不过她也提醒,当前玻璃市场仍处在“弱现实”和“强预期”的博弈中,供给端仍存在较多不确定性。一方面,“反内卷”政策对玻璃供给的影响仍停留在预期层面;另一方面,10月份以来玻璃现货降价、成本抬升导致行业利润收缩,可能会加速沙河玻璃企业从燃煤产线向清洁煤制气产线切换。
光大期货资源品高级分析师张凌璐则更关注“共振”效应。她表示,玻璃期价阶段性底部特征比较明确,后续若要持续上涨,还需看基本面能否和宏观政策产生“共振”。未来供应端的扰动、终端赶工需求释放以及成本抬升,都将给玻璃供需带来边际好转预期。“玻璃市场最坏的时期或已过去,宏观逻辑交易完毕后市场将回归基本面交易。”张凌璐说。
河北望美集团期货部负责人霍东凯则表示,此前玻璃价格整体估值处于偏低水平,反弹主要是超跌后的修复。当前玻璃现货市场变动不大,下游仅在价格下跌后进行阶段性补库,整体增量需求不明显。后市需要关注两个重要因素:一是是否有年末赶工行情引领的表需快速增长;二是产能能否在政策引领或市场倒逼下形成有效退出。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