津药药业三季报净利骤降62%,垄断阴霾下的经营困局何解?

津药药业三季报净利骤降62%,垄断阴霾下的经营困局何解?

  津药药业近日发布的2025年三季报显示,公司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22.3亿元,同比下降13.2%;归母净利润仅为6954万元,同比大幅下滑62.8%。扣非后归母净利润也下降26.1%,至1.36亿元。

  单就第三季度而言,业绩同样不容乐观,营收同比下降16.6%,净利润下降54.7%。这份成绩单背后,不仅反映出公司在激烈市场竞争中面临的增长压力,更暴露出其在合规经营、现金流管理及核心盈利能力上的多重隐患。

  从财报披露的信息来看,公司净利润的大幅下滑主要受两大因素影响:一是因原料药垄断行为被处以6919.24万元的行政罚没款,直接侵蚀利润;二是受药品集采、终端用药量减少、国际市场竞争加剧等因素影响,公司产品销售单价出现明显下降,导致销售收入和毛利双双走低。

  值得注意的是,这笔罚款金额甚至超过了公司上半年净利润,凸显出垄断行为对业绩的严重拖累。更值得警惕的是,这已不是津药药业首次因垄断问题受罚。公开资料显示,公司在2021年因醋酸氟轻松原料药垄断被罚超4400万元;2023年,其子公司金耀药业因滥用卡莫司汀注射液市场支配地位被罚2770余万元;同一年,控股孙公司天药科技也因氟尿嘧啶注射液垄断行为被罚约2980万元。屡次因同类问题受罚,反映出公司在合规内控与经营伦理方面存在系统性问题。

  除了利润下滑,公司经营现金流也出现急剧恶化。前三季度经营现金流净额仅为3339万元,同比下降92.7%。财报解释称,这主要是由于医院端回款周期拉长导致销售回款减少,加上报告期内支付了前述高额罚款。现金流的紧张状态若持续,将直接影响公司日常运营与再投资能力,尤其在医药行业研发投入高、周期长的背景下,流动性压力可能进一步制约其长期竞争力。

  津药药业主营业务涵盖甾体激素类、氨基酸类原料药及制剂,产品线覆盖地塞米松系列、泼尼松系列等多个品类。尽管产品结构多元,但在带量采购常态化、行业竞争白热化的背景下,公司核心产品价格承压明显,叠加国际市场竞争加剧,其传统优势正在被削弱。而频繁出现的垄断处罚,不仅造成直接财务损失,更对公司品牌形象与市场信任度造成长期损害。

  综合来看,津药药业当前面临的不仅是短期业绩波动,更是深层次的经营模式与治理结构风险。如何在政策收紧、竞争加剧的环境中重构价格与产品优势,如何从根本上杜绝垄断行为、重建合规体系,以及如何改善现金流质量、提升抗风险能力,都将成为其能否在行业洗牌中站稳脚跟的关键。

  本文结合AI工具生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