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截至10月31日,沪市上市公司完成2025年三季报披露。数据显示,随着宏观政策发力显效,沪市上市公司顶住压力,展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今年前三季度,沪市上市公司合计实现营业收入37.58万亿元,同比微增;实现净利润3.79万亿元,同比增长4.5%;扣非净利润3.65万亿元,同比增长5.5%。
分季度看,第三季度,沪市上市公司净利润、扣非净利润同比分别增长11.4%、14.6%,较第二季度增速分别高出10.8个百分点、14.3个百分点,环比分别增长16.9%、19.2%。
以科创板为例,除中芯国际等4家多地上市红筹公司预计于11月披露三季报外,其余588家科创板公司前三季度合计实现营业收入1.01万亿元,同比增长6.6%,自开板以来实现连续增长,研发强度中位数达12.4%。其中,科创板科创成长层未盈利企业发展势头喜人,33家已披露三季报的公司在增收缩亏的同时,继续加大研发投入,前三季度营业收入同比增长35.1%,净利润同比减亏45.4%,研发强度中位数达到44.3%。
民营企业净利润增速也逐季走高。前三季度,沪市民营企业营业收入、净利润同比分别增长4.5%、10.0%。分季度看,一至三季度净利润增速分别为0.4%、12.3%、17.2%。其中,三季度增速环比提升4.9个百分点,增长势头尤为明显。
新质生产力成为推动沪市公司业绩增长的重要动能。以高技术行业为例,前三季度,沪市高技术制造服务业合计研发投入2296亿元,同比增长9%,高研发投入驱动营业收入、净利润同比分别增长10%、19%。AI驱动半导体产业浪潮,芯片设计、半导体设备前三季度净利润同比分别增长82%、25%,其中,寒武纪营收增长24倍,海光信息营收增长55%;具身智能与人工智能双向驱动迭代,鸣志电器(603728)、奥比中光等核心部件公司净利润均同比增长。
新技术、新场景、新体验则激发消费新需求。比如,科沃斯(603486)家用服务机器人(300024)业务保持高增长,前三季度净利润同比增长131%;海尔智家(600690)用户共创推出多个冰洗爆款产品,空调厨电产业快速扩张,净利润同比增长15%;华勤技术持续巩固全球智能终端制造优势,前三季度营收净利润均实现超五成增长。
基于多元化市场为出口提供的有力支撑,今年前三季度,沪市外贸公司的货物进出口量保持增长。其中,港口公司吞吐量延续上半年增势,今年前三季度,宁波港(601018)、上港集团(600018)、青岛港(601298)等主要港口公司合计完成货物吞吐量19.12亿吨,同比增长5%;完成集装箱吞吐量1.07亿箱,同比增长8%。“新三样”出口持续向好,新能源汽车领域尤为亮眼,上汽、广汽、长城等头部车企前三季度出口同比大幅提升71%;宇通客车(600066)新能源客车远销近60个国家和地区,前三季度出口同比增长59%。
业绩稳定增长下,一年多次分红渐成常态,据悉,累计501家次沪市公司推出半年报、三季报分红方案,现金分红总额超6000亿元,同比增长3.3%。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