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发策略:11月的“反基本面”和“远期博弈”

广发策略:11月的“反基本面”和“远期博弈”

  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师研报,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

  来源:晨明的策略深度思考

  市场的季节特征,可以总结为:4-10月“炒现实”(定价当期基本面),11月-次年3月“炒预期”(提前布局低位、低估且盈利有回升预期的板块)。

  其中,每年的4月和11月是两个关键的时间点,4月之后市场的基本面定价权重显著提升,11月之后当期基本面的影响开始弱化,与此同时,市场开始挖掘低位低估的方向,布局来年。11月的市场涨跌与基本面相关性最弱,甚至有一定的负相关性,呈现出“反基本面”和“远期博弈”的特征。

  但值得一提的是,每年的1-3月,基本面对市场表现还是有影响,一方面1月有年报披露的要求,另一方面,部分高景气板块也存在盈利的动量效应。

  因此,配置上,不建议风格之间频繁的来回切换,因为A股风格的月度轮动特征很明显,想做到高胜率的难度很大。当下,可以有两个思路:

  一是,初步布局一些以低位、低估且盈利有回升预期的板块,比如端侧应用(消费电子等),待产业趋势更清晰之后,进一步再加大配置。

  二是,也可以继续坚持当期高景气的线索,不过度关注年底的风格变化,因为12月之后,基本面的有效性也会提升。

  如果坚守高景气的主线,可能需要容忍多大幅度和多长时间的调整?

  对于主线趋势方向,我们在《如何看科技调整:主线板块下跌时间、幅度复盘20251019》中有过详细的讨论,主要结论如下:①缓慢走弱/短期快速杀跌并不代表趋势的彻底结束,仅意味着趋势短期陷入横盘;②而产业趋势是决定主线横盘后能否创新高的根本;③横盘时,历史主线平均调整时长为20日,平均调整幅度为18.1%。

  其中,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整,本周开始,港股创新药指数的下跌时间和幅度,已经基本满足上述规律,当前位置可以重点关注。

  风险提示:地缘政治冲突超预期;全球流动性宽松的节奏低于预期;国内稳增长政策力度不及预期使得经济复苏乏力等。

  报告正文

  本周观点:11月的“反基本面”和“远期博弈”

  市场的季节特征,可以总结为:4-10月“炒现实”(定价当期基本面),11月-次年3月“炒预期”(事件驱动或布局低位、低估且有盈利回升预期的板块)。

  其中,每年的4月和11月是两个关键的时间点,4月之后市场的基本面定价权重显著提升,11月之后当期基本面的影响开始弱化,市场开始挖掘低位低估的方向,布局来年。 

  (一)11月市场特征:“反基本面”

  从过往经验来看,每年11月市场涨跌与基本面相关性最弱,甚至呈现一定的负相关性;且不论是以当季业绩(四季度)或上一季业绩(三季度)为基准,都如此。

  从过往各年份11月表现来看,当年三季度净利润增速很难做为市场涨跌有效参考指标,多数年份呈现负相关性。其中,很重要的原因是,10月份是业绩的强有效月份,市场在对基本面较充分的定价之后,有阶段兑现或修正的需求。

  事实上,每年财报季的下一个月,市场的涨跌表现与盈利的相关度都较低,比如5月(一季报披露结束)、9月(中报披露结束)

  (二)11月市场特征:“远期博弈”

  那么11月市场在定价什么?

  有一个现象,盈利定价缺位的阶段,市场通常在做“远期博弈”。比如,近10年,多数年份,月初低PB、PB分位数、股价分位数的个股,通常表现相对较好。

  这反应了,市场在年底开始布局低位、低估,且未来有盈利回升预期的板块。

  此外,11月开始,进入低估值有效性加强的阶段;低估值特征,通常持续到次年3月;期间除了2月(或春节后至两会前),均有一定低估值效应。

  因此,整体来看,每年11月的风格偏向比较明显:小盘、成长占优,价值、稳定落后,市场呈现炒小、炒题材的特征。

  但11月的市场也并非简单防御,而是呈现比较明显的题材板块特征。比如2024年11月产业消息面催化的AI应用、机器人行情;2022年11月地产融资优化带来的地产链行情;2020年11月宏观数据持续改善驱动低估的周期板块走强;2019年5G建设、苹果无线耳机、新能源汽车规划也带动相关概念板块有不错的表现。

  (三)怎么应对市场的季节特征?

  市场的季节特征,可以总结为:4-10月“炒现实”(定价当期基本面),11月-次年3月“炒预期”(提前布局低位、低估且盈利有回升预期的板块)。

  其中,每年的4月和11月是两个关键的时间点,4月之后市场的基本面定价权重显著提升,11月之后当期基本面的影响开始弱化,市场开始挖掘低位低估的方向,布局来年。

  但值得一提的是,每年的1-3月,基本面对市场表现还是有影响,一方面1月有年报披露的要求,另一方面,部分高景气板块也存在盈利的动量效应。

  因此,配置上,不建议风格之间频繁的来回切换,因为A股风格的月度轮动特征很明显,想做到高胜率的难度很大。当下,可以有两个思路:

  一是,初步布局一些以低位、低估且盈利有回升预期的板块,比如端侧应用(消费电子等),待产业趋势更清晰之后,进一步再加大配置;

  二是,也可以继续坚持当期高景气的线索,不过度关注年底的风格变化,因为12月之后,基本面的有效性也会提升。

  (四)如果坚守高景气的主线,可能需要容忍多大幅度和多长时间的调整?

  对于主线趋势方向,我们在《如何看科技调整:主线板块下跌时间、幅度复盘 20251019》中有过详细的讨论,主要结论如下:①缓慢走弱/短期快速杀跌并不代表趋势的彻底结束,仅意味着趋势短期陷入横盘;②而产业趋势是决定主线横盘后能否创新高的根本;③横盘时,历史主线平均调整时长为20日,平均调整幅度为18.1%。

  其中,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整,本周开始,港股创新药指数的下跌时间和幅度,已经基本满足上述规律,当前位置可以重点关注。

  风险提示

  地缘政治冲突超预期,使得原油等大宗商品价格超预期上行,进一步造成全球通胀再度出现大幅上行压力;

  海外通胀反复及美国经济韧性使得全球流动性宽松的节奏低于预期,特别是美联储降息节奏、美债利率下行幅度低于预期;

  国内稳增长政策力度不及预期,使得经济复苏乏力,上市公司盈利水平较长时间处于底部徘徊状态,进一步带来市场风险偏好下挫。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