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击香港金融科技周 | 跨境支付过程“丝滑”,AI应用落地提速

直击香港金融科技周 | 跨境支付过程“丝滑”,AI应用落地提速

  11月3日,“香港金融科技×StartmeupHK创业节2025”开幕。《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在展会现场注意到,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云计算和跨境支付等备受关注。

  “以数据、人工智能、韧性、代币化(DART)为核心四大策略,涵盖40个项目及措施,旨在构建安全高效的数据生态,助力各行业应用智慧金融,引领香港从着重实用性、加快应用金融科技的2.0时代迈入更有前瞻性的3.0时代。”开幕论坛上,香港金融管理局总裁余伟文公布香港“金融科技2030”蓝图。

  记者注意到,展会上众多企业也带来了人工智能、云计算的前沿应用场景。比如,微信展示了外籍来华人员无需注册手机号就能使用二维码进行移动支付;腾讯元宝在展会进行金融财报深度分析、垂直行业研究、多领域市场分析等多种能力的演示;微众银行展示了其AI原生银行全景规划、AI垂直领域的典型应用和数字员工叶芷黎的实时互动体验。

  外国人在中国内地进行跨境消费,好像在本地生活一样简单

  近年来,香港金融科技生态蓬勃发展,传统金融机构加速数字化升级,香港特区政府亦持续推动移动支付、数字银行等创新金融服务发展,对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数字技术的需求快速增长。

  在“2025香港金融科技周”现场,记者也见到外籍来华人员无需注册手机号和第三方App,就能使用二维码支付的“丝滑过程”。得益于“跨境二维码统一网关”,腾讯旗下的蒙古国Hipay钱包、新加坡LiquidPay钱包等20家境外钱包已上线“外包内用”服务。用户入境后,无需做任何额外注册或操作,就可以用自己熟悉的钱包App通过微信支付二维码支付,扫码或出示钱包App付款码两种方式也将逐步支持。商圈、景点、餐厅、小店等支持微信支付的各类场景,都可以便捷“畅行”。

  2024年以来,外籍来华人员移动支付服务可得性迅速提升,以腾讯为代表的科技企业,通过科技与金融融合创新,为短期来华游客“China Shopping”与“China Travel”提供顺畅支付服务,也让长期生活工作在中国的外国友人感受全球领先的中国数字化服务,切身体会开放包容、连接世界的中国现代化建设进程。

  “很多地区不仅使用银行卡,也使用电子钱包,得益于(跨境二维码)统一网关,统一了我们跟二维码互联互通的标准,我们已经支持超过20个境外电子钱包可以在中国内地进行跨境消费,好像在本地生活一样简单。”腾讯金融科技副总裁陈起儒表示。

  智能化电子钱包将引领数字经济的下一个十年

  记者在现场也见到了“跨境支付通”带来的便利化。展会上,工作人员演示了在香港工作、定居的用户,可以汇款至内地,用户可以收款至内地微信钱包和内地超200家银行账户,1分钟内即可到账。

  得益于“跨境支付通”,内地与香港居民,只需在手机上输入对方号码,就可以轻松进行跨境汇款和支付等操作。

  “放眼未来,每个电子钱包可能都需要变得更加智能化,在产品的后端满足客户的需求,而客户则可以只专注于他们在产品的前端需要购买什么。任何在这方面做得好的电子钱包,都将引领数字经济的下一个十年。”腾讯金融科技副总裁洪丹毅表示。

  AI原生银行的未来已触手可及

  除了跨境支付的便利化,香港金融科技周也带来了AI应用落地数个最新进展。在微众银行的展位上,记者看到数字员工叶芷黎与参观者的实时互动体验。

  “金融业正迎来一场深层次的重塑, AI原生银行的未来已触手可及。”微众银行副行长兼首席信息官、微众科技董事马智涛表示,“我们正通过AI技术赋能业务流程、打造数字员工,并探索下一代人机交互方式,让金融服务更智能、更普惠”。

  AI技术蓬勃发展之际,内地和香港金融机构对于AI技术在落地应用上的探索是否不同?腾讯云副总裁胡利明在展会上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内地和香港金融机构对AI的应用探索都非常积极,香港可能对C端客户直接应用AI的开放度相对更高一些,内地的应用生态比较丰富,探索的场景会更广。香港和内地在AI落地方面都在全面探索,随着通用大模型的发展,以及金融行业模型的精准性、安全性、幻觉率的降低,应用的落地会更广阔”。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