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核心观点 8 月30 日,公司发布2025 年半年度报告。2025H1, 公司受益于人工智能产业蓬勃发展,营收利润端均取得亮眼成绩,实现营业收入1.57 亿元,同比增长69.54%;实现归母净利润380.46 万元,同比增长813.65%;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98.35 万元,同比增长126.76%。公司国内外业务全面开花,东南亚数据交付基地进入稳定运营阶段,国内央国企与G 端业务营收贡献不断增长,具身智能等新业务方向逐步打开,有望核心受益于AI 在各行各业的加速渗透,给予“买入”评级。 事件 8 月30 日,公司发布2025 年半年度报告。2025 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57 亿元,同比增长69.54%;实现归母净利润380.46 万元,同比增长813.65%;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98.35 万元,同比增长126.76%。2025 年第二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0. 87 亿元,同比增长67.80%;实现归母净利润343.30 万元,同比增长226.78%;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166.84 万元,同比增长262. 05%。 简评 经营业绩表现亮眼,费用率显著下降。2025H1, 公司受益于人工智能产业蓬勃发展,营收利润端均取得亮眼成绩,实现营业收入1.57 亿元,同比增长69.54%;实现归母净利润380.46 万元,同比增长813.65%;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98.35 万元,同比增长126.76%,主要系行业景气度提升以及东南亚数据交付基地进入稳定运营阶段所致。2025Q2, 公司实现营业收入0.87 亿元,同比增长67.80%;实现归母净利润343.30 万元,同比增长226. 78%;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166.84 万元,同比增长262.05%。费用率明显下滑, 销售费用率/ 管理费用率/ 研发费用率分别为10.42%/17.85%/18.87%,同比下降1.42 pct/15.14 pct/9.99 pct,费用率下行主要系营收大幅提升所致。从费用绝对值来看,销售费用和研发费用仍略有上行,其中,销售费用提升49.19%,主要系随着AI 领域全面发展,公司新增销售团队以拓展新业务。 从业务来看,受益AI 技术持续突破带来的新业态发展,计算机视觉与自然语言增速亮眼。2025H1, 智能语音实现收入0.69 亿元,同比增长6.61%,毛利率为76.60%,占比为44.13%,储备量已经达到1241 个标准化数据集。计算机视觉实现收入0.63 亿元,同比增长275.43%,毛利率为19.26%,占比40.02%,储备量已经达到182 个标准化数据集,增速亮眼主要系视觉理解与生成技术突破加速了在AIGC 多模态内容生成、OCR 识别、数字人、多模态数据评估等场景的规模化应用,带动相关数据服务需求同比显著增长。自然语言方面,实现收入0.22 亿元,同比增长100.81%,毛利率为57.19%,占比13.90%,储备量已经达到367 个标准化数据集,亮眼表现主要系大模型语义理解、政务、法律合规等场景的应用落地以及海外巨头的全球化扩张,推动专业文本以及平行语料等文本数据市场持续扩容。 从区域来看,海外高增主要系东南亚数据交付基地进入稳定运营阶段,国内业务主要系G端以及国央企为代表的G端业务逐步打开。在海外业务方面,2025H1,公司实现收入7351.14 万元,同比增长68.24%,保持强劲增长态势,主要系:1)以全球头部消费电子、企业级SaaS 应用软件等为代表的重要客户,持续加大高质量训练数据的投入力度。2)东南亚新建的数据交付基地进入稳定运营阶段,有望打开海外业务增量空间,也将成为支撑公司全球化战略的重要支点。在国内业务方面,公司实现收入8318.45 万元,同比增长70.70%,展现强劲增长态势,主要系:1)以运营商为代表的国央企积极响应国家“人工智能+”战略部署,加快推进多模态基座大模型研发。2)头部科技互联网企业开始将AI 技术提升至核心战略地位,重点布局多语种语音交互、智能内容生成等关键技术。3)国家数据局积极推进数据标注产业基地,以及高质量数据集建设,数据要素市场发展进展积极。 成立具身智能数据训练场,持续探索业务新的增长点。具身智能正成为新一轮产业变革的重要力量,其对高质量数据的深度依赖,推动面向具身智能的数据标注市场有望加速打开向上空间。8 月15 日,公司联合创始人、CEO 李科与北京石景山人形机器人数据训练中心负责人郑随兵共同为公司具身智能数据训练场揭牌。公司将发挥在人工智能数据资源、项目及技术优势,人形机器人训练中心则发挥其在超轻量仿人机械臂研发的技术优势,双方将围绕具身智能数据资源开发、数据训练中心建设及应用场景探索等方面展开深度合作, 标志着公司在具身智能领域向前迈进一步。 投资建议:国内业务助推业绩持续高增,具身智能等新方向逐步清晰。2025H1,公司经营业绩持续高增,东南亚数据交付基地进入稳定运营阶段,国内央国企与G 端业务营收贡献不断增长,具身智能等新业务方向逐步打开,有望核心受益于AI 在各行各业的加速渗透。预计2025-2027 年营业收入分别为3.08/3.87/4.69 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9.87%/25.73%/21.23%,归母净利润为0.20/0.29/0.36 亿元,同比分别增长78.51%/43.62%/25.51%,对应PE 377.43/262.80/209.38 倍,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分析 (1)国际政治环境风险。公司产品和服务的主要出口地包括美国、日韩等国家或地区。国际局势瞬息万变,近年来中美贸易摩擦不断,如果中美双方出台新的贸易保护主义措施,可能会影响美国市场相关客户将数据提供给公司用于标注,减少与公司进行训练数据方面的业务合作,公司相关业务可能会受到约束,将会对公司的生产经营产生不利影响。 (2)人工智能领域发展不及预期风险。公司的经营情况、业务发展与下游人工智能领域的发展状况息息相关。 若未来人工智能领域景气度下降,或因技术更迭使得对训练数据的市场需求发生变动,将对公司业绩产生较大影响。 (3)市场竞争加剧风险。公司所在的细分领域为AI 基础数据服务领域。近年来,参与该行业的公司不断增多,由于整体行业较新,行业标准和法律监管仍处于规范阶段,因此整体行业目前处于高速发展且格局未定的状态,公司面临市场竞争加剧风险。 (4)数据安全相关风险。公司主要从事训练数据的研发设计、生产及销售业务,所提供的产品和服务主要以数据的形式体现。公司如果未能按照法律规章或客户的更新要求及时调整现行业务开展方式、公司的数据安全管理体系研发升级未能跟上业务发展的需要、或客户未能遵守训练数据产品保护相关商业约定,则公司可能产生诉讼纠纷或面临生产经营不符合法律规章的要求、训练数据产品被泄露、盗版等数据安全相关风险。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第三方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第三方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广告】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邮箱: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