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十家公募出手!FOF新品种扩容……

超十家公募出手!FOF新品种扩容……

时隔三年后,ETF-FOF迎来大扩容。

 

 

 

 

证监会官网信息显示,截至9月5日,一共有12家机构申报了17只ETF-FOF,其中16只在2025年内申报。包括9月4日和9月1日申报的2只产品在内,平安基金等公募旗下的ETF-FOF已不少于4只,招商基金、鹏扬基金等申报的ETF-FOF不少于2只。

 

基金公司对ETF-FOF的本轮布局,得益于市场行情回暖、ETF规模突破5万亿元等因素。但由于ETF品种日趋多样复杂,这对基金经理的资产配置能力也提出更高要求。

 

十多家基金公司布局ETF-FOF

 

从产品分类上看,ETF-FOF不是ETF产品,而是一种将80%以上非现金底层资产配置ETF的公募FOF产品。在此之前,FOF以主动管理型基金为配置对象,较少聚焦被动指数基金。在基金公司大力布局之下,ETF-FOF逐渐成为FOF中的创新型产品。

 

根据Wind统计,9月5日正在发行的ETF-FOF有兴证全球盈丰多元配置三个月持有(ETF-FOF)等产品。从招募说明书来看,这是一只权益型FOF,投资于权益类资产的比例为基金资产的60%-95%,投资公募基金的资产比例不低于80%,其中投资于ETF的比例不低于非现金基金资产的80%。二季度以来,已有中欧积极多元配置3个月持有、平安盈轩90天持有期两只ETF-FOF成立,成立规模均在5亿元以上,合计有效认购户数接近1万户。其中,平安盈轩90天持有期是一只债券型FOF。

 

和成立产品相比,申报ETF-FOF的产品和基金公司更为可观。根据证监会官网,截至9月5日,全市场一共有来自12家机构的17只ETF-FOF申报,其中16只产品是在2025年申报。9月4日和9月1日,平安基金先后申报平安盈顺和平安盈安两只产品,加上此前申报的平安盈达和平安盈轩,平安基金旗下的ETF-FOF已不少于4只。

 

9月以来,还有华富基金、富国基金、招商基金三家公募申报了ETF-FOF。8月和7月,鹏扬基金上报两只ETF-FOF,浦银安盛基金、招商基金、博时基金均有ETF-FOF上报。而在今年上半年,则有大成基金、上银基金、中欧基金、兴证全球基金等公募上报ETF-FOF。

 

上述ETF-FOF在获批后,将陆续进入发行、成立、运作环节。截至9月5日,17只产品中仅有2只成立。

 

行情回暖和ETF蓬勃发展是助推手

 

实际上,基金业内很早之前就已提出ETF-FOF设想,以此作为FOF创新的细分方向。2021年在交易所推动下,来自工银瑞信、富国、华夏、万家等公募旗下的ETF-FOF成立,成为最早一批“吃螃蟹者”。

 

以华夏优选配置(FOF-LOF)为例,该基金成立于2021年12月,募集规模5.35亿元。该基金发行时的招募说明书显示,该基金投资于股票型ETF的比例不低于基金资产的 80%。从该基金最新发布的2025年中报来看,其基金资产的仓位高达93.61%,前十大重仓的ETF包括了富国中证800银行ETF、华夏恒生ETF、鹏扬中证数字经济ETF、博时上证超大盘ETF等。

 

成立于2021年11月的工银睿智进取一年封闭(FOF-LOF),投资于股票型ETF的资产占基金资产的比例为80%―95%,截至2025年上半年末基金资产的持仓仓位同样在90%以上,前十大重仓基金有港股通互联网ETF、港股创新药ETF、科创芯片ETF等。

 

由于2021年以来FOF整体发展情况颇为平淡,早期的ETF-FOF试点并没有进一步扩大。直到2025年,在市场行情回暖和ETF整体规模突破5万亿元等有利条件下,基金公司重启动ETF-FOF布局。中信证券(600030)统计显示,截至2025年二季度,FOF重仓持有ETF的占比约为9.2%,上半年主要增持短融ETF和港股ETF。

 

“国内ETF产品体系日益完善,数量超过1200只,规模超5万亿元,涵盖宽基、行业主题、商品、跨境等多元产品线,为FOF提供了更低成本、更高效率和更强透明度的底层资产。”工银瑞信基金FOF投资部基金经理周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