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规划引领“愿景”变“实景”
石景山书写新时代转型发展新篇章
近日,北京城市规划学会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了2025年度北京市优秀国土空间规划成果评荐工作,经专家评审、组委会审定,我区共8项规划成果入选优秀成果。其中,《文化引航,区域焕活――北京模式口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及联动片区更新规划实践》《规划陪伴,引领复兴――首钢老工业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与实践》荣获一等奖。
《模式口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2024年―2035年)》是《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施行以来全市首个获批的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
规划背景
模式口历史文化街区蕴含丰富的京西历史文化内涵,是昔日连接京城与塞外的“驼铃古道”。2016年,石景山区委区政府全面启动模式口历史文化街区修缮改造及环境整治工作,并提出“文物保护是核心,环境整治是前提,有机更新是遵循,民生改善是重点,业态提升是关键”的核心理念和指导原则,开启了这场兼顾历史传承与现代发展的系统性更新。
规划特色
面对建成度高、资源受限的存量街区,模式口项目创新性地构建了“详细规划-保护规划-实施方案-图谱导则”的全链条规划实施体系。《模式口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2024年―2035年)》《北京石景山区SS00-1604街区(模式口)控制性详细规划(街区层面)(2023年―2035年)》于2025年陆续获得市政府批复,实现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更新的规划双引领。
规划的有效实施,更离不开治理模式的创新。模式口项目成功的关键在于搭建了“政府-居民-社会”多方参与的规划实施平台。分局大力探索规划自然资源工作主动下沉、深入社区的治理新模式,坚持用脚步丈量城市、以规划服务民生,联合市规划院、金顶街街道打造“‘模式’更新”党建业务融合品牌,形成“理论指导实践-调研发现问题-汇智破解难题-协同推进实施”的治理路径,推动规划管理向规划治理转变,助力模式口地区转型发展。
通过以“保护+活化”为核心,将京西古道遗存保护与社区更新、文旅发展统筹衔接,既严格守住历史风貌管控底线,又为非遗传承、特色商业植入预留空间,成为历史街区规划编制的示范范本。
规划成果
从模式口的古道新声到首钢园的工业新生,从生态廊道的绿意盎然到民生改善的幸福图景,石景山的每一步发展都离不开科学规划的指引。未来,石景山区将继续以规划为龙头,坚守历史文脉、深耕生态本底、聚焦民生需求、强化创新驱动,让更多发展愿景变为美好实景,为首都高质量发展贡献石景山力量,书写新时代城市转型发展的新篇章。
来源:石景山区融媒体中心 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石景山分局
编辑:盖文青
:游柏良 于会莹
审核:王叶玉 穆慧
监审:罗周智 郭伟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北京石景山。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