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财联社11月25日讯 (编辑 李响 实习生 李煊)近日,又一家融资租赁公司因征信合规问题收到央行大额罚单。
11月21日,中国人民银行宁波市分行对浙江智慧普华融资租赁有限公司(下称“智慧普华”)开出行政处罚,因其“违反信用信息采集、提供、查询及相关管理规定”,处以49.2万元罚款。本月初,安吉租赁有限公司也因相同案由被中国人民银行上海市分行处罚,罚没金额达51.1万元。
财联社梳理发现,2025年以来已有5家融资租赁公司因相同案由被罚。随着《金融租赁公司监管评级办法》等制度相继落地,行业监督制度框架日益完善。
一月内连现两罚,汽车系租赁公司频“踩线”
2025年11月21日,中国人民银行宁波市分行对浙江智慧普华融资租赁有限公司处以49.2万元罚款,案由系该公司“违反信用信息采集、提供、查询及相关管理规定”。
公开资料显示,智慧普华成立于2013年,作为吉利控股集团生态金融体系的关键组成部分,长期深耕汽车金融领域,依托集团产业资源,为吉利汽车旗下经销商及终端客户提供融资租赁与供应链金融服务。
而就在本月初的11月3日,同样隶属于大型汽车集团的上汽旗下安吉租赁有限公司,也因相同案由被中国人民银行上海市分行处罚,罚没金额达51.1万元。
据财联社统计,2025年以来,已有五家融资(金融)租赁公司因同类案由遭到央行地方分行处罚。与往年相比,此类处罚在租赁行业中原本较为罕见,但今年频次显著上升,且罚单金额呈现上升趋势。
更值得关注的是,今年发生的五起案例中,有三起在处罚机构的同时,对时任风控部门负责人等关键人员一并追责并处以个人罚款,监管的“双罚制”在行业内持续深化。
图:2025年“违反信用信息采集、提供、查询及相关管理规定”企业处罚详情
制度框架日益完善,征信“红线”日益明晰,风控能力成租赁公司生命线
在分析人士看来,接连出现的罚单并非监管“突击行动”,而是基于日益完善的制度框架。
2025年1月23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发布《金融租赁公司监管评级办法》,构建了一套以公司治理、资本管理、风险管理、专业能力和信息科技管理为核心的评级体系。
该《办法》根据评级结果,监管实施差异化措施:对优质的1级机构以非现场监测为主;对整体稳健但存在改善空间的2级机构,适当加强非现场监管分析并提高现场检查频率与力度;对已存在明显问题的3级机构,则进一步提升现场检查频率,强化监督纠正;对风险较高的4级机构,实施持续监管关注并启动早期干预机制;而对风险严重的5级机构,则严格依照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关于高风险金融机构认定与处置的相关规定执行监管处置。
更关键的是,2025年2月26日,中国人民银行与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联合发布第1号公告,明确废止《融资性担保公司接入征信系统管理暂行规定》,要求相关机构接入征信系统必须统一遵循 《征信业管理条例》 执行,监管的矛头精准指向了信用信息管理这一关键领域。
这一调整,将信用信息管理明确为各类金融机构不可逾越的监管红线,也为近期智慧普华、安吉租赁等公司的处罚提供了直接依据。
值得注意的是,监管的触角也通过地方细则进一步延伸。例如,2025年10月1日,上海市地方金融管理局正式施行修订的《上海市融资租赁公司监督管理暂行办法》,对租赁物管理、业务方向等提出了更具体的要求。
中诚信国际在《中国融资租赁行业展望》中指出,随着监管政策持续趋严,融资租赁行业正经历从“野蛮生长”向“规范化、精细化”的结构性转变。在公共事业类传统业务模式难以为继的背景下,行业整体呈现“减量增质”态势,部分公司退出市场,多数机构正积极向能源、汽车、航空航天等实体领域转型。
中诚信国际强调,“信用风险仍是租赁公司的生命线”。在转型过程中,行业信用水平面临分化,其中融资成本较低及具备产业化股东背景的租赁公司预计将展现出更强的市场竞争力。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