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军天要塌了,小米SU7又摊上重大事故

雷军天要塌了,小米SU7又摊上重大事故

这次栽了个大跟头。

出品 | 电商行业  作者 | 千帆

成都小米SU7出事故后燃爆

万万没想到,小米SU7又出事了。

近日,四川成都天府大道仁寿视高段发生一起涉及小米SU7的严重交通事故。10月13日凌晨,一辆小米SU7严重超速,失控后先撞击绿化带,翻滚至对向车道并瞬间起火爆炸。

多名目击者的行车记录仪显示,事发之前,这辆车在行驶中摇摆不定,该车驾驶员在等红绿灯时大声吼叫,疑似酒驾。随后该车从一名车主的右侧飞速驶过,碰撞绿化带后迅速燃起大火。

起火之后,为了解救被困在车内的驾驶员,多名路人主动参与救援,拳砸脚踹、用石块和灭火器猛砸车窗,但没有砸开车窗,又因车门无法打开且火势迅猛,救援失败。

消防人员到场后,用水枪压制火势,并用工具切割车身救援,险情得到了控制。但不幸的是,驾驶员已遇难。

有网友联系小米客服询问情况,小米客服称“暂未获取到详细信息”。

成都市公安局交通管理局发布的警情通报显示,当事人邓某某驾车沿天府大道由北向南行驶,车辆在通过天府五街路口进入天府大道南段后,与前方一辆小型轿车发生碰撞,随后越过道路中央绿化带,起火燃烧。

“事故造成驾驶人邓某某死亡,涉事两车不同程度受损。经检测,邓某某涉嫌酒后驾驶机动车。目前,事故正在进一步调查中。”

事故发生之后,小米和雷军再度被推上风口浪尖。截至10月13日13时,小米股价大跌超8%,市值蒸发千亿;截至当日收盘,小米股价整体下跌5.71%。

股价下跌的同时,“成都天府大道小米自燃”这一词条冲上热搜,引发网友热议。不少人表示,车主酒驾,又严重超速,出了事是神仙也救不回来。但也有不少人因“事发后车门无法打开”一事,表达了对小米的质疑。

传统燃油车大多采用纯机械门锁结构,即便断电也能通过内门把手直接解锁。但包括小米SU7在内的一些新能源车采用的是半隐藏式电动门把手,按键触发电控系统解锁。一旦遇到事故,比如剧烈碰撞,就可能导致低压电池断电或电路损坏,电动门把手就会断电失灵,进而无法开锁。

类似的情况过去时有发生,去年山西运城、广西包茂高速等地均有电动车起火后因电动门锁无法打开而造成人员被困的事故。

今年9月,工信部发布了新的门把手安全标准,要求“车辆发生碰撞后,车门门锁系统应能自动解锁或切换到解锁状态”。未来,随着该标准的广泛落地,类似的事故应该能减少。

另外还有人提到,此次事故中小米SU7碰撞后车门变形,可能也是车门无法打开的原因之一。

这并非小米SU7近期遭遇的唯一一次风波。就在上个月中旬,小米汽车突然召回2024年2月6日至2025年8月30日生产的部分SU7标准版电动汽车,共计116887辆,召回数量占目前SU7总交付量的三分之一。

根据小米官方的说法,本次召回主要是因为部分车辆在L2高速领航辅助驾驶功能开启的某些情况下,对极端特殊场景的识别、预警或处置可能不足,若驾驶员不及时干预可能会增加碰撞风险,存在安全隐患。

因此,为了消除安全隐患,小米汽车将通过汽车远程升级(OTA)技术,为召回范围内的车辆免费升级软件。

那次大批量召回,问题直指小米的辅助驾驶系统,让人不禁回想起今年3月那起小米SU7燃爆事故。尽管部分网友质疑小米是“把不成熟的东西拿出来卖”,但不管怎么说,小米主动召回,还是表现出了其大方承认问题、积极改进、对消费者负责的态度。

总的来说,不管是年初小米SU7那起事故,还是如今成都这起事故,都给广大车主们提了个醒:驾车一定要注意安全,不要全盘依赖辅助驾驶,也不要酒驾、超速,没有什么比生命更重要。

小米频频被质疑,雷军的“神级营销”失灵了?

顶着压力的小米,如今正在以极其迅猛的势头增长着。

国庆节期间,央视公布了一份数据:“手机线下门店人气火爆,部分旗舰机型一度‘一机难求’。其中,小米17系列凭借独特的‘妙享背屏’创新、影像能力等,成为消费者新宠,开售仅5天销量破100万台。”

继此前小米YU7开售3分钟大定20万台、刷新车圈历史纪录后,如今小米17拿出5天爆卖100万台的好成绩,狠狠给iPhone17等友商机型上了波强度。小米和雷军,已然成为热度和销量的代名词,让人感到似乎这家企业一直在创造商业奇迹。

与此同时,有关小米新车的更多消息也被披露了出来,吸引了大批人的关注。就在这几天,小米第三款车型(暂称YU9)新疆路测照片曝光,雷军等一众高管亲赴高原测试,或许表明小米新车已经进入研发后期。

雷军还发微博称,小米汽车在新疆塔县进行高原测试,有20多名工程师参与,这里海拔平均4000多米,测试项目包括小米YU7高原续航、充电、防晒等。

一边是小米稳步前行、频频拿出亮眼成绩,然而另一边的舆论场上,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小米和雷军突然遭受了比以往更多的质疑,风评似乎来了个大转弯。

在9月底的小米新品发布会上,雷军进行了一场长达1个小时的年度演讲,分享了关于小米芯片和小米汽车的一些故事,称:“我们所处的行业,苹果、三星、华为如同几座无法逾越的大山,几乎看不到赶超的希望。是躺平认命,还是继续打拼?挣扎许久后,我下决心直面所有问题,找到破局之路,逆天改命。”

这番演讲言辞恳切,但网友似乎不再买账了。许多人表示,雷军的演讲一直采用苦情叙事,讲述克服困难的故事,次数多了,难免让公众审美疲劳。

更令人感到意外的是,发布会结束后第二天,9月26日港股开盘,小米股价竟然出现了持续下跌,截止到当日下午4点收盘,其跌幅超过8%,市值蒸发了差不多1000亿港元。

外界认为,雷军的演讲并没有回应近期有关小米的种种争议,未能打消市场的疑虑,因此股价应声下跌。

此外,有关碳纤维前舱盖等宣传争议,近来也持续发酵,让小米承受了更多来自公众的审视。

这一切都不禁让人发出疑问,雷军的“神级营销”,是不是不再奏效了?

其实客观来看,小米已经从行业挑战者成长为了行业巨头,公众对其的预期也已经发生了改变。比起苦情叙事或神话营销,如今公众更希望小米真正拿出与其体量相匹配的技术实力与产品力,用产品和技术来证明自己,而不是再用讲故事的方式去取信于市场。

从这个角度而言,雷军的营销不一定失灵,但它必须进化:从情感叙事转向品牌信任,从流量热度转向长期口碑。这是小米作为成熟企业的必经之路。

目前,小米和雷军应该已经意识到了这个问题。不管是推进高端化战略,还是自研芯片,都表明小米正在不断提升技术、突破自我,去探索更多边界。至于未来小米还将拿出怎样的成绩来证明自己,有待后续观望。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