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源:领盛Optivest)
基本面总结:
1. 日本制造业活动创19个月来最大降幅
2025年10月,日本制造业活动降幅创下19个月来的最快水平,主要受到汽车和半导体等关键行业需求下滑的影响。标普全球发布的数据显示,日本10月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从9月的48.5降至48.2,低于初值49.3,并创下2024年3月以来的最低水平。
调查结果显示,由于客户预算紧张和需求疲软,新订单增速降至20个月来的最低点。出口订单已连续44个月下滑,亚洲、欧洲和美国的订单减少最为明显,但降幅为3月以来最低。尽管整体需求疲弱,制造商通过调整产能应对新订单短缺,使得产量降幅较9月有所收窄。
受劳动力、原材料和运输成本上涨的推动,投入成本通胀升至四个月来的最高水平。企业为维持利润率,提高了产出价格,使得产出价格通胀达到三个月高点。与此同时,日本政府公布的东京物价数据显示,消费者通胀正在加速,这加大了日本央行在维持利率0.5%不变的背景下面临的政策压力。
PMI调查还显示,制造商对未来产出的展望趋于乐观,主要受新产品发布、人工智能应用普及以及全球贸易正常化预期推动。市场普遍预期,汽车和半导体行业将出现复苏,新产品上市成功以及美国关税负面影响的逐步消退将成为主要支撑因素。
2. 日本政府继续密切关注外汇市场走势
日本财务省表示,鉴于美元兑日元升至八个月来的高位,政府将继续高度重视并密切关注外汇市场走势。当前政策立场保持不变,政府认为近期外汇市场呈现出单方面且迅速的波动趋势,需持续监测事态发展。
在周二亚洲早盘交易中,美元兑日元汇率升至154.47,为2025年2月中旬以来的最高水平,引发市场对政府可能采取干预措施的担忧。政府方面重申,已密切关注外汇市场的过度波动与无序变动,特别是由投机性因素驱动的价格波动。
这是现任财务大臣上任以来在汇率问题上最为强硬的立场。此前政府仅强调汇率应保持稳定并反映经济基本面,而此次明确表示将持续密切关注并在必要时采取应对措施。
3. 日本尚未实现可持续的工资驱动型通胀
日本首相高市早苗表示,日本目前尚未实现以工资增长为支撑的可持续通胀,这意味着货币政策应保持谨慎节奏。尽管消费者通胀率因食品价格上涨而维持在约3%的水平,但日本距离实现由稳健工资增长推动的稳定价格上升仍有距离。
政府认为,日本央行应以可持续和稳定的方式实现2%的通胀目标。为实现这一目标,政府计划通过战略性财政支出提高家庭收入、增强消费者信心并强化经济韧性。高市对降低消费税率持谨慎态度,认为零售体系调整所需的时间和成本构成主要挑战。
市场普遍认为,高市的言论可能影响日本央行在12月18日至19日货币政策会议上的决策。日本央行行长植田和男将于12月1日在名古屋发表讲话,预计将就未来加息方向释放信号。
日本央行在结束长达十年的大规模刺激政策后,于今年1月将利率上调至0.5%,并自此维持稳定,以确保在工资增长支撑下实现物价目标。尽管如此,部分分析人士认为,加息步伐过慢导致日元持续贬值,从而推高进口成本,使通胀率三年来始终高于2%的目标。
央行方面判断,基准预测实现的可能性正在上升,但市场普遍预期的加息力度尚未体现,导致日元进一步走弱。日本9月核心消费者价格指数同比上涨2.9%。在就业市场紧张推动名义工资上升的同时,高生活成本抑制了家庭消费。分析指出,美国提高关税可能进一步削弱日本出口,部分机构预计日本经济在第三季度将出现明显萎缩。
今日(11月5日,星期三),日本暂无重要经济数据发布,市场焦点集中于北京时间21:15公布的美国ADP就业数据,以及23:00公布的美国ISM服务业PMI。
11月4日数据显示,日本制造业活动加速萎缩10月标普全球日本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降至48.2,不仅低于初值,也创下自2024年3月以来最低,并已连续四个月处于收缩区间。制造业疲软主要受汽车和半导体等关键行业需求下滑拖累,新订单增速创20个月新低,出口订单更是连续第44个月下降。尽管面临需求不振,因劳动力、原材料及运输成本上升,投入成本通胀反而加速至四个月高点,企业为保护利润率,被迫将产出价格推升至三个月高位。不过调查也显示,制造商对前景展望趋于乐观,普遍预期新产品发布、AI技术应用以及全球贸易正常化将带动行业复苏。
政策立场分歧显现日本首相高市早苗周二明确表示,日本尚未实现“可持续通胀与工资增长并存的良性循环”,暗示其支持央行放缓加息步伐。她强调,希望日本央行以“可持续和稳定的方式”达成2%通胀目标,并承诺政府将“战略性”运用财政支出以提升家庭收入与经济韧性。这一立场与前首相野田佳彦形成对比,后者警告延缓加息可能加剧日元贬值,进而推高进口成本与通胀压力。
央行动向与市场预期日本央行自今年1月加息至0.5%后一直维持利率不变,包括上周最新政策会议。尽管行长植田和男近期释放出最早可能在12月加息的信号,但其表态力度不及部分市场预期,导致日元进一步走弱,甚至引发财务省对汇率“过度波动”的警告。目前,市场正密切关注12月1日上田在名古屋的讲话,以及即将发布的第三季度GDP等关键数据,以判断日本是否具备条件在12月启动新一轮加息。在通胀持续高于目标、制造业承压和内需不振的复杂局面下,日本政策制定者正力求在支持增长与遏制物价之间寻找艰难平衡。
政治资讯
日本首相高市早苗领导的新政府于11月4日正式启动“日本成长战略总部”并召开首次会议,标志着其经济政策重心从岸田时代的“新资本主义”转向更具针对性的“危机管理投资”模式。
新经济战略框架确立高市首相亲自担任战略总部长,明确表示将通过战略性财政支出,在人工智能、半导体、造船、航空航天及国防等17个关键领域进行重点投资,以强化日本经济供给结构并提升危机应对能力。她强调将在不提高税率的前提下实现经济增长、企业盈利与税收增加的良性循环。为确保政策科学性,政府同步设立了由12名专家组成的咨询机构,其中包含主张扩张性政策的知名经济学家,凸显高市对“通货再膨胀”思路的倾斜。
国会论战展现政策方向在同日举行的众议院代表质询中,高市就多个争议议题表明了立场。针对宪法修改,她表示将全力创造尽早举行国民投票的环境;在防卫领域,确认了将防卫费占GDP比重提高至2%的目标提前至2025年度实现的方针,相关经费将通过补充预算筹措。此外,她还回应了创设“国家情报局”的迫切性,并表示将谨慎探讨日本以观察员身份参加《禁止核武器条约》会议的可能性。
朝野互动与政治博弈面对在野党关于削减议员名额和物价对策的质询,高市展现出协商姿态,承诺将与各党反复讨论并寻求共识。然而,立宪民主党党首野田佳彦仍批评了自民党在派系政治献金问题相关人事安排上的处理方式,预示着未来朝野对抗仍将持续。
此次战略总部的设立与国会论战,清晰勾勒出高市政权以“安全保障”与“产业振兴”为双轮驱动,通过强化国家干预推动经济转型,同时稳步推进修宪等政治议程的执政路线。
金融资讯
11月4日,东京股市从历史高位显著回落,结束连日涨势。日经225指数大幅下挫1.74%,收于51497.20点,失守52000点关口;东证股价指数(TOPIX)也下跌0.65%,报收于3310.14点。
市场日内走势呈现过山车行情。早盘时,受部分绩优股上涨提振,两大指数一度刷新盘中历史新高。然而,市场对过热行情的警惕情绪迅速占据上风,午盘后投资者纷纷进行获利了结,导致股指由升转跌。
此次回调受到内外因素的共同驱动。从外部环境看,令人失望的美国制造业数据与美联储政策前景的不确定性,打压了全球市场的风险偏好。此外,美国前总统特朗普关于限制英伟达高端芯片销售的言论,引发了市场对科技行业供应链的担忧,进而造成混乱。投资者正密切关注日本即将公布的重要国内经济数据,以寻找日本央行政策走向的线索,尤其是12月可能加息的迹象。
板块方面,此前领涨的科技与人工智能相关股票成为下跌主力。其中,权重股软银集团暴跌7%,半导体检测设备商爱德万测试重挫5.9%,对大盘拖累显著,其他如IBIDEN、藤仓等科技股也普遍收跌。
地缘战事
11月4日,俄乌冲突与巴以局势均出现重要进展,凸显当前冲突的复杂性与长期化趋势。
俄乌战场:纵深打击与东部激战。乌克兰首次使用无人机成功袭击位于俄罗斯腹地、距边境约1500公里的斯特利塔马克石化厂,导致厂内水处理设施部分坍塌。该袭击属于基辅系统性打击俄能源基础设施战略的一部分,旨在削弱莫斯科的战争后勤能力。俄国防部宣称当日共在七个地区击落85架无人机。
与此同时,双方主力在顿涅茨克州交通枢纽波克罗夫斯克展开激烈争夺。该城被视为俄军攻占克拉马托尔斯克和斯拉维扬斯克的关键跳板。乌克兰已增派特种部队驰援,而俄罗斯军事博主承认控制区在逐步扩大,但完全占领仍需时日。战况胶着显示,尽管俄方掌握战术主动,但难以实现重大突破。
巴以局势:人质遗体移交与停火脆弱性。根据10月生效的停火协议,哈马斯通过加沙红十字会向以色列移交一具人质遗体,使已归还人质遗体总数达到21具。协议要求哈马斯移交全部20名在世人员及遇难者遗体,以交换近2000名巴勒斯坦被拘留者。
尽管停火整体得以维持,局部冲突持续不断。加沙卫生部门报告自停火以来已有239名巴勒斯坦人在冲突中丧生,以色列军方则通报有3名士兵死亡,并打击了数十名接近隔离线的武装分子。这些摩擦反映出该地区局势依然高度紧张,长期停火的基础仍不稳固。
技术谋攻
1.技术总结:
2025年10月,日本经济面临多重挑战与复杂转折。制造业活动降幅创下19个月来最大,标普全球数据显示,当月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由9月的48.5降至48.2,低于初值49.3,创下2024年3月以来最低水平。汽车和半导体等关键行业需求疲软,是制造业整体下行的主要原因。由于客户预算紧张,新订单增速降至20个月低点,出口订单已连续44个月下降,尤其来自亚洲、欧洲和美国的需求仍显疲弱。尽管如此,制造商通过调整产能应对订单短缺,使得产量降幅较9月略有收窄。
与此同时,投入成本通胀升至四个月高位,企业为维持利润率不得不提高产出价格,使得价格通胀达到三个月高点。东京地区物价的持续上行表明消费者通胀正在加速,这使得日本央行在维持0.5%利率不变的情况下,面临更大的政策压力。值得注意的是,制造商对未来产出的展望仍趋于乐观,认为新产品发布、人工智能应用普及以及全球贸易回暖将带来机遇,汽车和半导体行业的复苏预期尤为显著。
在外汇市场方面,日元走势成为政府关注的焦点。美元兑日元汇率升至154.47水平,为2025年2月中旬以来的最高水平,引发市场对政府可能干预的担忧。日本财务省表示,将继续密切关注外汇市场的单方面、迅速波动,并在必要时采取应对措施。这一表态被视为现任财务大臣上任以来最强硬的立场,显示政府对防止日元过度升值或贬值的决心。
同时,日本国内政策重心仍集中在实现“工资驱动型”通胀。首相高市早苗指出,日本尚未实现以工资增长为基础的可持续物价上升,货币政策因此应保持谨慎。尽管食品价格上涨使消费者通胀率维持在约3%,但稳定、可持续的工资支撑仍显不足。政府计划通过战略性财政支出提高家庭收入、提振消费信心,并强化经济韧性。
高市的表态可能影响日本央行12月货币政策会议的决策。市场普遍关注行长植田和男即将于12月1日在名古屋发表的讲话,预计其将释放未来加息方向的信号。自2025年初结束长达十年的超宽松政策并将利率上调至0.5%后,日本央行一直维持该水平,以期在工资增长的基础上实现物价目标。然而,部分分析人士认为,加息节奏过慢导致日元持续走弱,推高了进口成本,使通胀长期高于2%。
日本9月核心消费者价格指数同比上涨2.9%,名义工资上升虽反映出就业市场紧张,但高生活成本抑制了家庭支出。分析指出,美国提高关税可能进一步削弱日本出口,经济或在第三季度出现明显萎缩。整体来看,日本经济正处于外部压力与内部转型并存的阶段:制造业疲软、汇率波动与通胀压力交织,而政府与央行的政策协调与应对节奏,将成为未来几个月的关键焦点。
周二交易时段,受股市回落影响,避险买盘支撑日元,美元兑日元自高点154.48水平回落,收盘最低触及153.31水平。
技术指标显示,日线级别布林带上轨切入点指向154.60区域水平为汇价提供短期动态阻力,布林带中轨运行线指向的152.35区域水平为走势提供潜在强弱分化,布林带下轨切入点指向的150.05区域水平为汇价提供短期动态支撑。当前汇价受阻于布林带上轨区域回落,显示多头动能有所放缓。布林带开口呈现收窄状态,表明短期波动率有所下降。与此同时,14日RSI相对强弱指标降至61.00附近强势区域,表明多头动能虽有所放缓但仍处于强劲格局,为汇价保留潜在上行空间。
技术结构显示,美元兑日元已突破10月份以来的高点限制,技术结构呈现多头动能的充分修复状态。上行结构来看,当前汇价主要阻力构筑于154.80区域水平,短期内若可突破该区域限制,有望进一步助推多头乐观看涨情绪,为汇价上行挑战今年1月22日的高点156.70区域水平提供信心支持。
下行结构来看,当前汇价主要支撑构筑于153.00区域水平,短期内汇价若失守于该区域防线,将驱动市场看空情绪,加剧汇价回落测试151.75区域水平之风险。
2.技术指标总结:
3.交易策略解析:
美日日内关注区间:
153.90-153.30
今日(11 月 5 日),北京时间 21:15 公布的美国 10 月 ADP 就业变动数据,以及 23:00 公布的 10 月 ISM 服务业 PMI,将成为美元兑日元短线走势的主要驱动因素。
根据9 月 ADP 数据,美国私营部门就业岗位净减少 3.2 万个。ADP 依据 2024 年全年就业与工资季度普查结果,对《全国就业报告》进行了年度初步基准修订,该修订导致 9 月就业岗位较修订前减少 4.3 万个。总体就业增长趋势未发生根本性改变,但多数行业就业扩张势头持续放缓。
ADP 首席经济学家 Nela Richardson 表示,尽管二季度经济增长表现强劲,雇主招聘意愿仍保持谨慎,数据进一步印证劳动力市场降温趋势。
市场当前预期10 月 ADP 就业变动为净增加 3.1 万个,10 月 ISM 服务业 PMI 预计将由 9 月的 50.0 温和回升至 50.7。若实际数据符合或优于预期,将为美元指数提供短线支撑。
技术指标显示,4小时级别布林带上轨切入点指向154.55区域水平为汇价提供短线动态阻力,布林带中轨运行线指向的154.00区域水平为走势界定潜在强弱分化,布林带下轨切入点指向的153.50区域水平为汇价提供短线动态支撑。当前汇价运行于布林带下轨区域,显示当前空头动能占据主导优势。布林带开口呈现收缩状态,表明短线波动率有所下降。与此同时,4小时级别14日RSI相对强弱指标处于49.20附近中性区域,表明当前多空力量维持相对平衡状态,汇价或面临阶段性方向选择。
4小时级别来看,美日短线阻力构筑于153.90区域水平,日内汇价若能够突破该区域限制,有望上行挑战154.45区域水平。下行结构来看,美日短线支撑构筑于下方153.30区域水平,日内汇价若失守于该区域防线,将面临回落测试下方153.00区域水平之风险。
整体来看,当前市场短线情绪趋于“谨慎”,日内汇价若可突破153.90区域限制,有望激发多头短线看涨情绪,为汇价上行挑战154.45区域水平提供信心支持。然而,若失守于153.30区域防线,将驱动市场短线看空情绪,加剧汇价回落测试153.00区域水平之风险。
美日短线走势路径参考:
上升:153.90-154.45
下降:153.30-153.00
美日短线操作建议:
等待153.90-153.30价格区间1小时收市跟进信号,采用突破交易。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