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TF命名迎统一规范 投资者将告别“一头雾水”

  □本报记者 张韵

  日前,沪深交易所发布修订后的基金业务指南。其中,对ETF扩位简称的命名进行了规范。根据最新规范,今后ETF扩位简称将可以清晰展示基金挂钩指数以及基金管理人名称。这也意味着,投资者可以凭借ETF扩位简称准确挑选目标基金,不会再迷失于一众“长相雷同”的ETF名称之中。

  统一结构命名扩位简称

  根据最新业务指南,ETF基金扩位简称应按照“投资标的核心要素+ETF”结构命名,并包含基金管理人简称;增强ETF基金扩位简称应按照“投资标的核心要素+增强+ETF”结构命名,并包含基金管理人简称。

  对于存量ETF基金,扩位简称未包含基金管理人简称的,应增加基金管理人简称。基金管理人应于2026年3月31日前有序完成产品更名。

  其中,深交所规定的基金扩位简称不得超过15个汉字(30个字符)长度,上交所规定的基金扩位简称不超过28个字节(一个中文字符占2个字节,一个数字或字母占1个字节)。

  深交所发布的业务指南提出,基金扩位简称用于交易、申赎及行情展示。基金短简称主要用于市场参与人内部系统,不对外公布。

  值得注意的是,在此之前,已有包括易方达基金、华夏基金、华泰柏瑞基金、嘉实基金等多家基金公司按照“标的指数+ETF+管理人名称”的规则对部分ETF扩位简称进行了修改。

  将极大便利投资者选择

  中国证券报记者在此前调研过程中发现,因基金名称较为雷同而下错单的投资者不在少数。尤其是当同一指数存在大批跟踪ETF产品时,此类现象更为多见。

  例如,此前中证A500ETF批量发行之际,由于沪深两市可以各有一只产品取名“中证A500ETF”,就不乏投资者误购成另一家公司旗下产品。

  在业内人士看来,此番ETF扩位简称统一规范后,投资者将能够告别过往一头雾水的情况。加上基金管理人名称后,面对同名基金时,投资者将可以清楚区分所选的是哪家公司产品,也可以顺利检索到自己想要购买的产品。ETF列表将齐齐整整地展示为“投资标的核心要素+ETF+基金管理人名称”,这或许看似是个小调整,但将为投资者选择产品提供极大便利。

  品牌价值或更加重要

  还有基金人士认为,在ETF扩位简称统一规范后,试图通过占用“好名字”取巧获得优势的做法或将失效。取而代之的是,ETF品牌价值将更加重要。

  据了解,在ETF大发展过程中,不少基金公司开始着力打造“厂牌”理念,以形成自身ETF业务的差异化特点。例如,在营销方式上,有的打造ETF动物园,有的打造ETF咖啡馆,形象化地展示公司旗下所有ETF产品,便于投资者记住。

  而在打造产品吸引力上,基金规模、场内流动性、跟踪误差等维度成为各大基金公司ETF业务发力的重要方向。

  在基金规模方面,ETF马太效应凸显,虽然多只产品挂钩同一指数的情况较为常见,但资金规模往往集中于头部产品上,尾部产品可能最终清盘。如何占得某一指数ETF的规模先发优势,或将成为兵家必争之地。尤其对于中小公募而言,在新形势下,通过差异化布局,率先捕捉蓝海市场指数机会或更为重要。

  在场内流动性方面,流动性越好的ETF越容易受到大资金的青睐。近年来,通过新增流动性服务商来提升ETF流动性的做法成为许多公募基金的共同选择。

  在跟踪误差上,虽然都是挂钩指数,但可以看到的是,不同ETF时常会表现出不同的跟踪误差,这往往体现出基金公司对投资把控的差异。跟踪误差小也逐渐成为基金公司宣传旗下ETF的一大要点。

  据Wind统计,截至11月23日,全市场1300余只ETF中,仅有约三成基金的扩位简称含有基金管理人名称,大致遵循了“投资标的核心要素+ETF+基金管理人名称”的取名结构要求。未来,预计有超过900只ETF陆续在明年3月31日前完成ETF扩位简称变更。